正文 第36章 進退有度,寵辱不驚(1)(2 / 2)

日立公司采取了上述一係列管理措施之後,全公司包括新老員工都開始更加奮發地努力工作,絞盡腦汁為公司的振興出謀劃策。就這樣,在憂患意識的誘發下,全體員工共同努力,公司取得了十分令人滿意的業績。

事實正是如此,在企業整個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一個企業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企業壽命的長短,並不取決於是否遇到過困難和挑戰,而取決於一個企業的管理者是否具有危機的意識。無一例外,那些萬年長青、生存百年的企業,其管理者都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在企業經營順利時,已經為企業未來可能遭遇的不幸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旦危機和挑戰來臨,他們就可以全力以赴,轉危為安,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

走運時做好會倒黴的準備

春風得意、意氣風發、躊躇滿誌,如此種種的形容詞恐怕是很容易讓人羨慕而且心動的。的確,順風順水、功成名就之時,人的精神自然高昂,走路時脊背也挺得格外直,眼睛也會格外有精神,緊盯那越來越近的果實,腳步也會不由自主地加快再加快。就像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得那樣:“出名要趁早,要不然快樂來得也沒有那麼痛快。”

在這種心情下,一些“小事”就“理所當然”地被忽略了。然而,這些當初被忽略的小事,很可能在後來的關鍵時刻給人以意想不到的打擊,甚至會令人前功盡棄。藍斯登原則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在“往上爬”的時候,就能想到“可能滑倒”的後果,他就會時時注意保持“梯子的整潔”。

有一位保險公司的職員,為人踏實可靠,忠誠不二,工作認真負責,因此深受老板的信賴。於是給他薪水不斷增加,職位也不斷提高,後來他終於當上了業務經理。他的努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很多客戶點名要找他投保。

隨著自己的事業越來越順利,他開始對同事傲慢起來。動不動就訓斥新人,在公司幾乎所有人都有點害怕他。最要命的是,他開始對客戶冷淡起來,對一些新客戶愛理不理,因為他認為這是一些最簡單的保險知識,而客戶卻一無所知。而且他非常不重視一些小客戶,他認為接待他們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他覺得自己已成了公司最重要的人物,但這樣的做法卻招來了同事的嫉妒。有一位姓何的同事便經常在老板麵前說他壞話,甚至造謠中傷他。老板開始起了疑心,心想自己這麼信賴的員工居然背著自己牟私利。經過觀察,發現這個業務經理的確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不同的客戶,於是不久就把這個業務經理辭退了。

類似的情形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但是態度不同,最終的結果就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那位職員能夠有危機感,在自己步步高升的同時,一如既往地為客戶服務,一如既往地對待自己的同事,那麼他就不會遇到同事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阿瑟·利特爾公司的總裁塔瑪拉·埃裏克森說過:“你應該問自己,你的戰略是否很靈活,是否足以應付最意想不到的局麵。你應該考慮到荒謬絕倫的情況,並在計劃時包括進去,這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告訴兒子說:“走上坡的時候要對別人好一點兒,因為你走下坡的時候會碰到他們。”

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藝術精粹》中說:“大多數組織在結構上像一座金字塔,當一個人向金字塔頂端爬去的時候,最重要的崗位越來越少。因此,一個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別謹慎小心。首先,他從前的大多數同事深信自己應該得到這個職位,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它而不快。而特別重要的是:一個剛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須想盡辦法表現出謙遜和不氣勢淩人。他一定不要忘記他以前的共事者。”

有些不明智的領導,一遇到評先進、選勞模的事情時,務必挺身而出,唯恐落人之後。殊不知,這會越來越加劇下屬對自己的嫉妒,導致“後院起火”的惡果。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著名哲學家老子就曾主張“不敢為天下先”,意思是不要同下屬爭名逐利,凡事搶先。他認為同下屬爭名利,必然會失去下屬的支持,失去自己的地位。古語有雲:“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現代的人們,確實應該仔細玩味一下“不敢為天下先”的真諦,以減少彼此間的傷害。

有危機感才能有效避免危機

斯坦福大學教授理查德·帕斯卡爾曾經說過:“21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沒有危機感,其實就有了危機;有了危機感,才能有效地避免危機。

在空曠遼闊的大草原上,有甲、乙兩個探險者,突然他們迎麵遇到了一隻異常凶猛的大老虎。甲探險者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乙探險者說:“換鞋跑得再快,也跑不過老虎啊。”甲探險者鎮定地回答:“但是我隻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乙探險者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