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聲打破寂靜,火光照亮夜空,一場突如其來的“收網行動”,是撣邦某地區武裝的例行掃蕩行動,目的是為了抓捕一切“可疑分子”,這個說法略顯籠統,其實就是為了肅清當地的非法交易。
一片盛產礦藏的區域,在戰亂頻繁的緬甸,意義當然要比在尋常國家更大。
本身工業基礎幾近於無,又沒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或者強大的宗主國,緬甸一國的經濟發展始終沒多大起色,在包得溫礦區也是如此,地方武裝憑借礦產開掘與粗加工獲得資金的鏈條已經運轉了很多年,所以不管是曇花一現的政府軍還是分兵割據的地區武裝,都把掃蕩走私分子當成頭等大事。
至於不清青紅皂白的襲擊、抓捕,到底會給當地經濟帶來多大的破壞,甚或影響緬甸的國際形象,既然是地方割據武裝,這一切自然無人多想。
就在今夜,按照線人提供的情報,撣邦地區控製包得溫一側區域的地方武裝大舉出動,趁夜色包圍走私分子落腳的村寨、而後發起進攻,叢林中身穿暗綠軍服的地方武裝士兵到處出沒,空氣中回蕩著坦克車、或者裝甲車的引擎轟鳴,爆炸聲如鞭炮般四下響起,黑夜中,沒有任何夜視器材的士兵與走私者們隻能胡亂開火,一邊緊扣扳機向影綽亮光處攢射,一邊祈禱槍口閃光不會讓自己成為暗夜中埋伏者的目標。
一場掃蕩般的戰鬥,地方武裝的力量顯然不是走私者能對抗,然而在漆黑一片的夜裏,要抓到所有成員也很不容易。
一段短促的爆發之後,槍聲、爆炸聲逐漸變得稀稀拉拉,卻始終沒完全停止,執行“收網行動”的地方武裝士兵當中,沒人急於冒著被打黑槍的風險去追擊有如困獸的走私者,而是專心“收網”,也就是花時間從村寨裏弄到足夠的戰利品,這一行動風格多年如是,眼下自然也不能免俗。
時間回到半小時前,就在一支乘坐皮卡抵達村寨、人數眾多的地方武裝士兵開始進攻時,在距離戰場約一千米的安全距離上,兩名CIA探員正用夜視望遠鏡窺看這一切,同時在心中默默記錄。
這一次夜襲的情報來源,毫無疑問,正是空降到此地指導工作的CIA負責人林德貝格。
此時此刻,前方不遠處的村落已經亮起火光、也許不一會兒還會大火熊熊,然而和這些整天活躍在情報一線的特工們相比,同樣在野外蹲點觀察的林德貝格,不苟言笑的臉龐上永遠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嘲諷,讓所有麵對他的人都有一點膽戰心驚;此時此刻,探員似乎完全忽略了投向自己的一道目光,直到探員稟報交火結束,才好整以暇的從隱蔽處起身,一句多餘的話都沒說就轉身離開:
“幹得不錯,現在收隊。”
借當地武裝之手,清除一切不利於合眾國秘密行動的力量,這一招數CIA用起來非常嫻熟,不過探員們還是對林德貝格另眼相看。
“林德貝格”這個名字,在盎格魯撒克遜人中一點都不多見,倒是在德國等北歐國家有一段時間的流行;搞不清上司從何而來,探員們執行命令卻沒一絲差池,至少在見識過林德貝格的嚴酷無情、與快刀斬亂麻的作風之後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