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雷達製導導彈這一棘手威脅,紅色帝國早已領教,隨即在龍雲的點撥下搶製出了R-27P、R-77等型號加以反製。
借助穿越者的作弊優勢,龍雲加快了“三角旗”設計局的新型導彈武器研發進程,不過對“平行祖國”的ARHM研發情況,他就不太清楚,聯想到現實世界裏的PL-12,一部分導引頭技術也是源自俄羅斯,他就以VVS頭號王牌的身份提醒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們,不管是自研、還是引進,總之最好盡快裝備主動雷達製導導彈。
既然是一場兩國海軍人員的交流,照理說來,對抗美軍航母戰鬥群的話題應該是在紅海軍與PLAN之間展開;不過出於建軍方針的考慮,再加上八十年代以來的政策調整,中國海軍尚未走出“飛(機)、潛(艇)、快(艇)”的圈子,軍方用於對抗U.S.Navy水麵艦艇編隊的主要力量仍然是超音速轟炸機,海軍航空兵與潛艇部隊隻是作為輔助,至於水麵艦艇編隊就更被排除在主力之外。
九十年代的“平行祖國”,由於東方國家陣營仍然存在,PLAN能夠從蘇聯得到一係列軍事援助,力度比現實中蘇東劇變之後的軍購還要大,到大戰爆發時,購進的四艘956型導彈驅逐艦、兩艘1155型大型反潛艦、以及四艘877EM常規動力潛艇均已到位,自行設計建造的052型驅逐艦三、四號艦也已經下水。
按照“平行祖國”的海軍建設規劃,采用蘇聯M-8KF/M-62燃氣輪機動力的052型艦定位為攻勢反潛,這一角色與現實中采用LM2500燃氣輪機的052頗為類似,憑借燃氣輪機的低水聲噪音特性與拖曳陣聲呐、艦載直升機構成一整套反潛體係。
在交流磋商活動中了解到這一情況,一般翻閱資料,龍雲對PLAN的自身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誠然,一個國家的海軍,究竟要在捍衛國家權益方麵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主要還說取決於地緣形勢與國家實力、而非主觀意願,平行世界裏的中國大概就是如此,既然東方國家集團仍然存在,實力有限且短時間內不會有飛躍式發展的PLAN就將近岸防禦的自身定位加以拓展,或者說,向周邊的日韓等國海軍靠攏,主要著眼點放在保護海上交通線與近岸反潛上,至於直麵美軍航母戰鬥群則當做一種“意外”來處理。
一支專業型海軍,而非現代意義上的全能型海軍,PLAN的這種定位大概會讓大批誌在藍水、眼光隻盯著美國海軍的國人略感失望。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樣的角色定位才更貼近現實,尤其是以龍雲的視角來觀察。
說白了,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延續,在紅色帝國仍然存在的平行世界,社會主義陣營並非遭遇蘇東劇變這一重大挫折,冷戰仍在繼續、隻是稍有緩和,這種情況下要想建立一支足以與西方海軍強國對抗的海上力量,單憑紅海軍一家顯然不可取,各國在互信基礎上的適度合作才能取得更佳的戰略效果,這一點,西方國家已經做出了典型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