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陸地與海洋(1 / 2)

對不久前的那一場海空激戰,龍雲仍然印象深刻,講述起來也是滔滔不絕。

陳述中,和一般高級將領偏重戰役視角、對雙方謀略與指揮協同能力評價更多的風格不同,既然是自己駕馭Su-27參戰,龍雲就從戰鬥講起,穿插自己在現實世界中汲取到的一些知識,深入淺出的做了一番即興演說。

從戰術到戰役,甚至還穿插一些戰略,龍雲的業餘演講居然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按照他自己的設想,關於“如何評價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防空能力”,這種題目放在一般軍事院校也是個大課題,不僅相關數據資料難以搜集、真偽難辨,單就航母戰鬥群的戰術使用,東方國家中就沒有一個能說得頭頭是道,哪怕擁有若幹艘重型載機巡洋艦的蘇聯也一樣,這樣一來,哪怕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所得結論也隻能是似是而非的。

然而時至今日,一方麵,美國海軍的真實能力已在戰火洗禮中暴露,對曾經視作不可戰勝的龐大航母戰鬥群,海麵上熊熊燃燒、濃煙衝天的鋼鐵殘骸讓所有人都見識到了這一體係的脆弱,另一方麵,作為從“未來”而來的穿越者,龍雲的知識儲備也派上了用場,他連說帶比劃的講了挺長時間,顯而易見,這種方式對於缺乏感性認識的中國*軍方來說倒挺合適,起碼作為直觀、真實的一手材料來說是夠格的。

洋洋灑灑講過了一場遠海戰鬥,接下來,雙方話題自然轉到了中國海、空軍的現實壓力上來。

抵達北京後一直沒時間看資料,龍雲從林虎口中得知,PLAAF駐紮在東部沿海地區的轟炸機及護航保障力量為數甚多,具體場站恕不能告知,總的來說,現在有三個轟炸機師與三個殲擊機師的龐大兵力隨時待命,美軍水麵艦艇編隊一旦接近到據海岸線一千公裏以內,就可以出動團級規模的Tu-22M3、在殲擊機團規模的Su-27SK保護下發起攻擊。

這樣一種應對方案,看起來還不錯,實際上對屏護東南沿海的安全來說還挺勉強。

陸基航空兵與航母戰鬥群的對抗,一般來說,陸地一方多多少少總會有些優勢,不過這是建立在一個“雙方實力對等”的基礎上。

換句話說,所謂“實力對等”,同樣多的軍費投入到航母戰鬥群、或者陸基航空兵方向上,等量資金建設的軍事力量,陸地一方會有優勢;然而像現在這樣,美帝國傾力打造的航母戰鬥群耗資不菲,解放軍投入到空中威懾力量上的資金當然不能與之相比,在艦載機數量與進攻一方戰機數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水麵艦艇編隊就會有一些優勢。

來自海洋的威脅,與陸地上的情況不同,雙方對抗的優劣不能簡單用兵力對比去判定,這也正是西方國家大力發展遠洋海軍的原因之一。

就看一看中國目前的瀕海局勢,表麵看來,忙於世界大戰的美國海軍隻能在遠東維持單艘航空母艦的機動兵力,這還是在U.S.Navy第三艦隊實力尚存的情況下,在“北太平洋大捷”之後,甚至這一支航母戰鬥群也要四處救火,對大陸東南沿海的威脅程度進一步降低——然而另一方麵,受偵查定位手段的限製,哪怕大洋上僅僅徘徊著一支規模不大的美軍艦隊,漫長海岸線後的大陸地區也必須維持一支編製龐大的打擊力量才能確保安全,從屏護上萬公裏海岸線的角度講,PLAAF目前部署的三個轟炸機師還有一些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