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關係到“反輻射作戰”行動還需要堅持多久,龍雲現在當然很想知道,不過他大概寫寫算算了一會兒,就很明智的選擇了放棄。
可不是嗎,既沒有準確的部隊和裝備數據,也沒有前線戰鬥的具體情形,這樣計算出來的時間節點,置信區間肯定會大到沒有一點實用價值;統帥部參謀們都不敢輕易下結論的事,他一個飛行員又如何能未卜先知呢。
自從來到平行世界,以維克托*雷澤諾夫的身份參與這一場世界大戰,經曆了一場場戰鬥的龍雲無論作戰技術、還是思維見識都成長了很多,不過他畢竟還隻是一名飛行員,而不是指揮千軍萬馬的軍隊統帥。
和剛開始穿越的時候相比,現在平行世界的運行軌跡已完全偏離了現實,他就算是穿越過來,也不可能不知道接下來這個世界又會發生一些什麼事。
這樣看來,關於南方戰役的後手應對,還真是要盡快著手謀劃了啊。
明確了接下來該做什麼,龍雲先是在屋子裏等了一會兒、把材料交給回來的瓦蓮京娜妥善保管,就動身準備再去一趟團部、向薩姆索諾夫團長說明情況,他要暫時離開幾天。
接下來的仗要怎麼打,可能還就取決於米格設計局的項目報告。
在這之前,龍雲已經接到南方戰區司令部轉發的通知,告訴他“米格設計局已經按照要求,把改進型MiG-29N發送至保加利亞境內的布加斯基地”,也就是龍雲之前駕機出動過的一處前進基地裏,所以他打算今天就出發、也許可以和設計局的戰機一同到達,還可以盡早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可不是麼,在這離奇詭異的平行世界裏,科技水平上並不占優勢的蘇維埃帝國,竟然要比美國人早一步把隱身戰機投入戰場,這事情不是很奇怪嗎?
“能夠隱身的MiG-29”,這本身就已經挺吸引人,而且對這個項目,龍雲也有一點始終搞不明白:在翻閱項目報告的時候,他就已經發現,不知道這款MiG-29N是什麼情況、或者說米格局的人到底鼓搗了些什麼,總之“低可探測性”米格機的內油航程竟然比標準單座型MiG-29還要少,一千二百七十千米的轉場航程簡直讓人無法直視,這不就是回到MiG-21F-13的水平了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回顧多少年來的研發曆史,米格設計局的作品,一貫的性能特點就是“腿短”,連機內燃油超過十四噸的“鋼鐵快俠”MiG-25航程也並不理想(沒辦法,兩台R-15B-300神器的耗油率實在挺恐怖);可凡事都要有個限度,航程一千二百千米的戰鬥機,要怎麼使用才恰當?
這還真是有一點難為GCI,基本上就是一次出擊、和敵人打個招呼就得返航的節奏啊。
總而言之,在知道了蘇聯還有這麼一種奇怪的雷達隱身戰機之後,龍雲的好奇心就被激了出來,他很想趕緊去看一看究竟。
就這麼想著,龍雲快步走向團部、來到辦公樓門外,卻碰到了一身飛行夾克、手上拿著材料的加米涅夫,兩人在樓門外站下閑聊了幾句:
“嘿,維克托,今天沒安排任務嗎?”
“還好,沒什麼任務;根納季,——我看你是才飛回來,是不是,哈哈。”
“可不是嗎;不過今天沒碰到幾個像樣的對手,導彈基本上都原樣帶回來了,”說話間把材料折一折、掖到衣兜裏,加米涅夫不經意間看了幾眼左右,“天上的美國飛機,現在就和燒著了屁股的羚羊一樣,沒幾下子就都跳沒影了,哈哈!呃,我說維克托,——你這是要去團部嗎?”
“是的,打算向團長報告一下,準備去出一趟差。”
麵對237團曾經的頭號王牌、現在累計戰績也達到了十九架的根納季*加米涅夫中校,龍雲知道這位心思縝密的飛行員完全可靠,但他還是沒有吐露自己即將前往的目的地,畢竟這次任務又是一趟絕密、任何一點紕漏都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