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109位閑人的最後雅集(3)(1 / 1)

@@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細心品味米花在線書庫經典名著。@@

梅村先生圓圓曲,千古絕唱。惟僅得半而止,厥後邢娘入道、三藩謀逆,先生不及見矣。嚐欲補製一曲,因循未果。曩在江寧,吾友丁闇公以《滄桑豔》劇本見示。怦然意動,欲果此緣,而卒未暇也。今秋嶽以章君所作《衝冠怒》殘稿索題,因製《圓圓曲》一篇,冠諸卷首。老年才退,不惟遠遜駿公,並不及《滄桑豔》、《衝冠怒》兩傳奇之哀感頑豔也。

四月四日樊山再識,時年七十有三。

在1908年丁傳靖正式刊印《滄桑豔》傳奇時,“樊樊山鑒定”的稱謂作為一份“權威鑒定證書”高懸正文首頁之上,而十年後這一首實際上是為丁氏所作的《後圓圓曲》沒能附錄其中,不能不說是一種文人雅誼中的“遺憾”。雖然《後圓圓曲》並沒有取得如《彩雲曲》一般的轟動效應,作為補償也罷,聊作慰藉也罷,樊老對丁傳靖的偏愛一如既往,這一次空前盛會指定丁傳靖作序,頗有再續前緣的衷腸。www.kungua.com

《衝冠怒》傳奇殘稿收錄:樊增祥題詞

可惜,舊式文人的師友交誼與詩詞興會的風雅情懷,終抵不過1911年那一場能夠轟翻千年帝製的劇變。曾賦詩三萬餘首,並著有上百萬言駢文的高產文豪——樊樊山,除了香豔摩登的《彩雲曲》尚能為時人做飯後談資之外,他的形象隻不過是一個衰鬢殘喘、古板自傲的前清遺老罷了。時年八十歲的樊老已定居北平十三年,卻遠不比當年任兩江總督時的氣派,為謀生計,樊老甚至去給比自己小三十八歲的梅蘭芳當文詞老師,為其修改戲曲文詞,聊以糊口。而此時的丁傳靖也並不比樊老的處境好多少,總統府秘書的虛銜,也無非是替人撰寫文書、修改文章的清閑差事罷了。三月三的乍暖還寒天氣,丁傳靖也懶得出門,呆在家裏靠想象完成了樊老指定的作業,一篇序言寫得中規中矩,卻早沒了當年的那份驚豔才情。

二、丁傳靖的“江亭序”

序言開篇提到:“夫定武精刊,繭紙非昭陵之本。永和未遠,羽觴猶典午之遺。”追隨自蘭亭以來的文人雅集傳統,仍然是以樊樊山為代表的舊式文人骨髓裏的東西,在這一點上,丁傳靖與之相類,對風雅古意的傾慕一如既往。但世風日下、斯文淪喪的感慨之後,退而求其次的風雅追求顯而易見——即從追慕魏晉以來的風流神髓,轉而尋求博物通識的風俗傳承。既然蘭亭的原本早已不複存在,誠如魏晉風流隻能仰止興歎,現時代文人無一免俗的為世道變遷而牽累羈絆、為斯文不複而疲於應付,不可能再獨善其身式的超然世外,則隻能通過一些尚在傳承中的風俗中寄托一些文化想象罷了。比如說還有的三月三修禊傳統,比如說還有的以樊老為首的雅集傳統,比如說還有如丁傳靖正在寫的這樣一篇“古意盎然”的雅集序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