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車站等車,正是孩子放學、職員下班的時候,人來人往,車流不息。公交車牌的下麵,更是站滿了人。突然聽到有大人嗬斥孩子的聲音傳過來,和著十幾個人,一起轉頭向聲音的發源地看去。
果真是一對母子,坐在車站的椅子上。
孩子最多6、7歲,長得瘦瘦小小,藍色的校服穿在身上,空蕩蕩的,竟顯出一種老氣來。母親30出頭,梳馬尾,大眾化的連衣裙,大眾化的麵孔,神情多少有些憔悴,因為正在訓斥兒子,這份憔悴裏,加進了焦慮、不滿、惱火,一時顯得更憔悴了。
大家的眼睛都盯在他們身上,耳朵裏聽見的,也都是母親高亢的聲音:“說過多少次了,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就不能舉手告訴老師嗎?”
“你是不是不知道什麼是害羞啊?也不知道髒啊?”
“知道不知道這樣做別人會討厭你的啊?你的豬腦袋裏,到底在想什麼?”
“這已經是第幾次了?你沒有記性嗎?回家是不是還想狠狠被揍?”
母親在大聲叫喊,因為氣極,腳在地上也使起勁來,說到用力處,就會跺幾下,兒子則臉色蒼白,一動不動,兩隻手壓在屁股下麵,眼睛直直地望著街道,似乎不僅沒有聽進母親的話,連身邊熱鬧的人群,也視而不見。
聽得時間長了,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
原來孩子在學校裏,將小便尿到了褲子裏。可能是因為在上課,尿急,又怕老師不允許去廁所,一時沒有憋住。
而且看樣子,類似的事已發生不止一次。
聽到男孩子做了這樣的事情,周圍的人,立刻就躲遠了一些。當母親的仿佛有了“支援”,立刻對兒子說:“你看看,是不是誰都討厭你?”
確實有一些“觀眾”會津津有味地欣賞著兒子的窘態,但更多的人,則會走遠開來,車一來,不再關心這街頭訓子的一幕,而是登上公車,絕塵而去。
我屬於後者。
我想和很多人一樣,我並不喜歡看到這樣的母親,這樣的兒子,這樣的場景。他們的樣子,讓人心裏很不舒服,這份不舒服,不是因為兒子尿了褲子,母親犯了急躁,而是傳達出了一種親人之間的冷漠、粗暴、殘酷。
羅素曾經說,人之美德,第一條便是同情心,接下來,才是愛,才是知識。可曾幾何時,我們甚至在為人父母的身上,也看不到惻隱之心了?
這個當街大聲責罵孩子的母親,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缺乏同情心的女人。
她隻顧自己痛快,卻沒有注意到孩子在這樣的罵聲中早已搖搖欲墜,他害羞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他甚至產生了幻覺,羞辱和痛苦,讓他麻木了,他以為自己不是當事人,也不在這難堪的現場。可他這木呆呆的表情,卻更激發起了母親的“表演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