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愛是學來的。
親子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高堂之愛……從出生,到長大,我們總是在人們的各種關愛中,慢慢學習著為人處世之道。
當然也包括怎樣去愛。
在學習愛的過程中,家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果,一個人,在父母那裏,感受過很多天然、自在、舒適、深厚的愛,他很自然地,就會將這種酣暢淋漓的愛的方式,投入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如果,一個人,在父母那裏,感受到的愛,是變了味的,是扭曲的,是內心不快的,甚至是不願回首的,他在愛的學習上,就是有所欠缺的。他不大會舒展地運用自己的愛,以至在是否要孩子的問題上,也會膽怯退步,生怕自己沒有能力做好父母。
其實,這樣的懷疑,是毫無必要的。女演員更多的隻是因為敏感,而放大了父母之愛中的負麵影響。
以至對自己的愛的能力,產生了懼怕和懷疑。
因為對父母的失望,因為對愛的強烈渴望,或者說,因為不熟悉正常、溫馨、樸實、健康的父母之愛,所以在心裏,就將合格父母的標準,設定得非常之高。在腦海裏,幻化出了一個十全十美的母親的形象來。
可其實,世上並沒有完美的父愛和母愛。所有的母親,也都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摸索學習著如何做一個好母親的。
這裏麵並沒有什麼標準化的程序,家中孩子性格的不同,也會讓她使出不同的方法來,不同生命階段,所遭遇的情感狀況不同,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硬要說,做母親的需要什麼基本素質的話,那也有,就是一個字:愛。
有了愛,就會有耐心,肯犧牲,能理解。
就會不僅接受孩子好的一麵,也會接受孩子不好的一麵,就會欣賞孩子的天真,也會痛苦著孩子的痛苦。
有了愛,無論她的行為方式,多麼乖張,多麼幼稚,甚至多麼霸道,孩子都是能被感動,也能欣然接受的。
怕的是,在愛的名義下,怎麼也掩飾不住的自私冷漠和虛偽。
這,才是愛當中的毒素,會浸潤心靈,奪去愛的能力。
這些負麵的東西,並不是與生俱來,注定伴隨一生的。也有很多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法完全不同,其實就是一種有意識地消解。
“沒有準備好做母親,”這句話的背後,可能是還沒有準備好對過去不滿的生活,進行勇敢地剝離。
甚至還眷戀著那些不快樂,在長期的陰影當中,習慣著童年的感覺。
做母親,也需要有一顆平常心,既不需要神話,也不需要去刻意鑽研。正像瞌睡,正巧來了,那就讓它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