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結婚是一種病(1)(2 / 3)

“他喜歡我呀。”千日笑道。

“怎麼會呢,男人喜歡男人?”

“你沒聽說過嗎,這裏是著名的同性戀聚集的地方。”千日指著那一群男人,男人裏麵有兩個人正在互相指責,娘娘腔,蘭花指,爭風吃醋的樣子。他們的表情動作比女人還女人,當然,醋勁也大得驚人。

“怎麼這樣呢,真惡心!”

“他們那個,才是真正的愛情。”

“走吧,走吧,太可怕了。”金燕似乎害怕千日真的跟他們發生點什麼。

“你是怕我被那個男人搶走吧,”千日搖頭,“你太沒自信。”

“我隻是想,我們的愛情不要被別的東西幹擾。”

他們往公園外麵走,此時正是下班的點,人流和自行車流前後腳擁著,汽車緩緩移動,像趕潮的螃蟹,聚攏在十字路口,綠燈一亮,跟有東西搶似的往前擁去。北京的冬天,上班族真夠嗆,摸黑上班,摸黑下班,裹著厚重的羽絨服,在公共汽車上擠上擠下。天天如此,如果不是習以為常,那就望而生畏。千日作為記者,作息能夠特殊一點,出門可以避開上下班高峰。但是現在碰上這個點兒了,那公共汽車是不能坐了,即便能擠上去,也保不齊被憋壞。打車呢,跟蝸牛似的,更不劃算,隻能去坐地鐵了。於是往地鐵口去。

“想到明天還要上班,我就害怕。”金燕道。她最近請假多,免不了領導給白眼,不好受。從體力來說,也是消受不起。

“幹脆辭了吧!”千日建議道,“累得病更重,得不償失。”

金燕想了想,道:“你看我能不能請個長假,等我病好了再去上班?”

金燕也知道以自己這個狀態,即使自己能扛下去,陳敏也未必讓她這麼著。但是,這份工作就好像小孩的第一個玩具,真舍不得扔掉。

“你以為這是國家機關呀,”千日潑冷水道,“你又沒有編製,炒人就跟炒麵片一樣,別受那份罪了。”

“那我以後還能找到工作嗎?”

“在北京這個地方,找這種工作,就跟找小姐似的,隻要你有能力,多的是。”

“別說得那麼難聽——難道你找過?”

“不,不就是打個比喻嘛。”

“這種比喻能打嗎?打到我心裏去了都,難受。”

“哎喲,你能不能承受力強一點,跟你在一起我說話都憋屈。”

“任何一個人給你當女朋友都受不了的,為什麼你一定要說那些字眼呢?”

“說出來就爽了嘛——媽的,活得文質彬彬真難受。”

“那樣人家會以為你是流氓。”

“流氓當不成了,被人以為是流氓也不行,我不活了。”

兩人走進地鐵站,一下子驚呆了,兩側候車的人群密密貼著,名副其實的裏三層外三層,人縫比處女還緊,自己變成一根牙簽插進去都難。而抵達的車廂裏,人已經是滿當當的了,如果把車廂當成人肉餃子,咬一口倒能滿嘴流油。

“找個地方吃點東西吧。”千日想到餃子就餓了,隻能等高峰過了再走。

“這裏東西都好貴呀,找個便宜點的。”

“永和豆漿,行了吧。”

千日有時候想想,金燕真是沒眼光,冒紫霞介紹那麼多男人給他,她居然選中了一個連三萬塊錢手術費都整不出來的男朋友。千日自我解嘲,道:“你隻要不是選中我,現在任何一個都能給你弄到這筆錢,真不知道你腦袋瓜是不是被驢踢了。”

金燕天真道:“我又不是愛錢。”

“你那麼信奉愛,可他媽的愛也沒能幫你一點忙呀。”

“因為愛你,所以我才有決心把病治好。”

“那如果不愛我,你就不治病了?”

“如果沒有愛,就沒有這麼大的勇氣——我現在真的很有信心把病治好。”金燕道,“我知道你不好意思跟人張口,我自己會想到辦法的。”

金燕把工作辭掉,說是一心為錢想轍。又到了年底,千日忙活起來,也顧不上了。第一,一年一度的年終盤點又來了。也不知道何時誰起的頭,搞了個年終“十大”,這下好了,年年都十大,十大票房電影,十大影響力明星,十大收視電視劇,十大人氣女星,這些正兒八經的“十大”,離十二月底還好遠的時候,就被日報給做了。《娛樂世界》必須要有新的角度,做出更活潑生動的閱讀效果,當然不能抄襲去年的做法。於是隻好開碰頭會,怎麼跩怎麼來,“十大最騷女星”,通過,因為故意走光成為女星上位的新手段,所以騷人輩出;“十大最賤網絡明星”,通過,網絡紅人風起雲湧,每個賤的風格都不同:“十大口水歌”,通過,流行歌曲越水越幼齒越流行,已經成為音樂界的一大弊病;“十大最具雞相女星”,主要指台灣女星,公眾場合跟坐台似的,一個比一個會賣嗲,創意好,但不予通過;“十大肉價女星”,根據坊間流傳的淫媒價格排行,角度好,但不予通過;“十大小白臉”,奶油小生總是最多的,角度不錯,待總編審查;“十大娛樂醜聞”,這個好做,吸毒、潛規則、做愛暴斃等多了去了,十大不夠可以做二十大,通過;“十大模範明星”,這個雖然不夠狠,但是也得綜合一下,總不能讓人老看到娛樂圈的負麵,通過;“十大愛心娛樂人物”,有部分藝人懂得慈善了,雖然有作秀成分,畢竟是慈善,通過。

第二,今年報社在針對市場做了一係列版麵改革後,扭轉了去年的不利局麵,已經走出了最低穀。根據市場調查,月薪在三千到一萬之間的白領讀者占了七成,而這部分人群的消費能力是最強的,因為錢太少的人沒有購物習慣,錢太多了的人也沒日常消費習慣(哪有時間逛街),不多不少的人最喜歡消費。這使得地產、商場等大廣告劇增,分類廣告在其他類似報紙死掉之後,成為京城獨一家。報紙出現劫後餘生一枝獨秀的趨勢,有力地回擊了專家的“必亡論”,也說明了美國走不通的路,在中國也可以走通。領導將這一切歸功於改革,改革使得報紙由一隻京巴變成一隻獵狗,對市場的嗅覺敏銳自如,既然這樣,那就繼續改革,主任位置可以競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