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衍生尋根,治標更治本:
講評時不能隻是就題論題,而是應該由問題表麵現象上升到對理論知識的探究。即針對試卷或練習中的一些典型題目,在評析的基礎上,衍生出題目背後更重要的知識體係以及一些相關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形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通過問題反饋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與問題相結合的綜合能力。
細胞|丨效應t細胞造血幹細胞抗刺激(骨髓)淋巴麵麵1^|效應b細胞這樣學生不僅明確了兩種淋巴細胞的起源問題,而且也更加明確了兩種淋巴細胞的分化成熟過程以及轉化為效應細胞的機製,可以使學生更快地通過知識的衍生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知識體係。
講評課是對課堂理論基礎知識教學的一個有效的補充。題目本身就是理論知識的形象化、具體化,通過題目的講解可以使知識係統化,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多種綜合能力。不管使用何種講評策略,都應該有效地解決問題,根本地解決問題。
減數分裂有效複習之管見【實例】
這是一節高三生物複習課。複習設計為圍繞圖解提問題,拓寬學生思路多維聯係。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是本節教學的主線。學生沒有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最大問題,在複習時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敢問,善問。
筆者給出圖像要求學生圍繞新課標必修2教材p20中解進行設問,引導學生將減數分裂知識與基因的分離定律、基因的自由組合定
根據上圖學生設問並解答:a和a的基因傳遞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嗎?(遵循。)若基因型相同(aabb)的個體自由交配,後代中由b和b控製的性狀分離比是3'1嗎?(是。)基因型為aa的動物減數分裂能產生幾種配子?(2種。)基因型為aabb的動物減數分裂能產生幾種配子?(4種。)如果在不考慮基因互換情況下讓該動物進行測交試驗,那麼後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分別將會如何?(測交後代有四種表現型,比例為1'1'1'1。)該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能產生幾種配子?(種。)如果這個精原細胞產生的一個精子基因型是ab,則另三個精子的基因型是什麼?(ab、ab和ab。)如果這個精原細胞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發生一次差錯,一半不正常,一半正常,則最終分裂正常的精子占多少?(一半。)……
篩選問題,質疑解疑。把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寫在黑板上,由學生解答,教師給予幫助,引導學生說出其中所蘊涵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結合設問,鞏固雙基。
總結知識,構建網絡。在課堂的最後,必須留出一定的時間,複習有關減數分裂的常識,理清脈絡,形成核心知識。
整節課,氣氛良好,學生參與度高,或思考,或討論,或寫出問題,或解答問題,但後進生提出問題較少,跟不上節奏。
【反思】
課後發現,這種教法比較適合重點班的教學,或者是適合減數分裂的第二節複習課,如果是第一節課就這麼上,學生接受不了。
減數分裂是複習的難點之一。怎麼複習有效?如何設計教學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如何最大程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除了以上教法外,還有哪些策略?
1.學案複習奠基礎,創設情境助生回顧。
複習學案可采取把基礎知識變成填空填圖填表等複習綱要形式分發給學生,綱要難度不宜過大,題量、空格不宜過多,可以在課前或在課堂前幾分鍾練練筆,在練習過程中不會的可以查教材或與其他同學探討。此環節旨在勾起學生對重要基礎知識的回顧,為複習的真正展開打下伏筆,這種學案具有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