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備課技能(2 / 2)

3.與同仁對話意識。

與同仁對話,就是指教師們在教學活動中相互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可以通過彼此間的交流最大範圍地促進教育信息的流動,從而擴大和豐富教師的信息量和各種認識,也可以通過分享、借鑒和吸收他人的經驗,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經驗。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有協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務,群策群力,發揮每個老師的個性特長,使教師在互動、對話中成長。

從教近二十年來,筆者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智慧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備課時常常會遇到個人的才智難以解決的問題,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才能解決。如筆者想把高三生物“考點複習法”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教案、課件及配套練習,若一個人幹工作量十分巨大,得查找新課標中的考點要求、整理相應的複習綱要、搜尋最新(或經典)的配套例題、配備限時課堂訓練和單元測試等係列工作。每一個課時的備課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這時就要發揮同一年段的備課組力量,進行分工負責、資源共享。每個老師的思路不同,想到的點子就不同,可以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使自己的教學風格在實踐中得以豐實。這樣,一套完整的複習課件及教案就凝聚了許多同仁的勞動結晶,每年教師隻要根據考綱變化和年份變更,做一些微調即可,避免了每年的重複性工作,大大地節省了備課時間,可騰出更多時間來做些其他的教學研究。

4.與學生對話意識。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學情是教學的出發點。隻有了解學生,獲取學情,才能因材施教,避免無效勞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上“長”出新知識經驗。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應麵對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備課時應重點注意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需求,用新的符合時代精神理念來武裝頭腦,指導教學實踐,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如何與學生對話?對話的內容很多,範圍很廣。如學生已具備哪些新知識學習所需的原有知識和技能?暫時沒有具備的怎麼辦?哪些新知識學生自己能建構?哪些需要教師的幫助?如何幫助?學生可能會提出什麼問題?可能提不出的是什麼問題?可能要補充的問題是什麼?教師隻有深人學生進行直麵對話,才能深刻理解“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上。教師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提高課堂時效性。

5.與名師對話意識。

特級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和省(市)骨幹教師等名師都有其特別優秀之處,如新課的導人!情境的創設、方法的選擇、練習的設計!評價語言的運用、教材的處理、突發生成的解決等,這些是教師學習的楷模。在備課時,參考一下這些名師的教學設計或觀看他們的課堂實錄,對開闊自己思路大有益處。如在複習基因的分離定律備課時,筆者突然想起以前我市某特級教師上過該節的市示範課,立即在電腦裏查閱了她當時上課所用的教案及課件,認真領會她的教學思路。為什麼要這麼導人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為什麼要這樣創設情境?……如果換成其他的例題?如果授課順序調一下?……筆者在她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結合自己所任教的學生學情實際進行取舍、修改,再付諸於課堂,教學效果十分滿意,與名師對話受益匪淺。

6.與網友對話意識。

當前網絡發達,網絡備課不失為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備課的一條新路子。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如qq群、博客、論壇等)和全國各地的網友對話,把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及備課中遇到的困惑同各位同學、科網友進行交流,很快就能得到眾多網友的回複,集思廣益,在第一時間內解決備課難題,最大限度地交流備課資料,省時省力。如筆者加有中國高中生物教研及福建生物教研中心等幾個qq群,在群裏經常能共享教學所需的教學設計、課件、試卷等素材供備課使用。還可以通過貼吧、論壇等拋出備課難題,與在線的老師一起討論。因此,學會與網友對話,可以拓寬視野,獲取更多信息,還可以析疑解惑。

高中生物新課程在吸納傳統高中生物學教育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因此新課程備課時不能墨守成規,必須隨時代發展而變化,要有超前的全麵對話意識,不斷進行知識儲備,擴大交流麵,全麵提升內力,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