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備課的六種對話意識【實例】
這是廈門市一次片區教研活動。廈門市共分六個片區,我校在第一片區。教研的主題就是:新課程如何備課。活動形式為:片區各學校教師自由發言。
經曆過兩年的高中新課程培訓及新課程的教學實踐,教師似乎有好多話要說,發言十分活躍,各持不同意見。有的教師說,新課程換湯不換藥,備課時按舊課程備課即可;有的教師說,新課標就是原來的教學大綱,沒有什麼新花樣,該怎麼備還是怎麼備;有的教師說,都教了幾十年的書了,還要怎麼備課;有的教師說,時代再怎麼變,內容還是那些內容,教師單獨可勝任備課工作……
【反思】
各位教師的議論,把筆者帶人了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該如何備課的思緒中。
備課是每位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傳播知識的起始準備階段,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條件。根據筆者平時的備課經驗,認為備課一定要有對話意識,這裏所說的“對話”,不隻是言語的應答,按照雅斯貝爾斯的說法,“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反思總結教師備課技能,應有六種對話意識。
1.與新課標對話意識。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是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指導性文件。舊的教材全部是人教版的,現在的新課程,出現了五種高中生物教材版本,要理解透各版本的教材編排意圖,就得研讀好課標。因此教師在備課前要與新課程標準進行高質量的對話,研讀每句話所蘊涵著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
研讀新《課程標準》裏提出的關於科學素養的理念,就是要把教師在教學中隻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麵的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的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認識等領域的全麵發展"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認真研讀這段話,對教師在教學中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確定教師角色、明確三維目標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解讀“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的“教學建議”時,明顯地感覺到新課程的“探究性學習”、“實驗”及“生物科學史”的重要性,可以大膽地預測在新課程高考卷或正在過渡轉型的各省份高考試題中,這些內容會有不同程度的體現,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對其關注和加強。
2與新教。
新教材是根據新課標編寫的文本,是教師上課的主要依據。新課程的教材為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主要資源。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的教材結構順序、呈現形式、練習設計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千萬別以為隻是章節的調整、順序的改變,“穿新鞋走老路”。筆者覺得不管選用了哪一版本教材,在備課時都應通讀五種不同版本的教材,注意辨析不同的編排特點和知識呈現形式,博采眾長,看一看不同版本教材對同一部分內容是如何進行檢釋的,是否有可供使用的素材或可供借鑒的教學思路,吸取精華,為己所用。如《必修2遺傳與進化》,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各有優點。人教版教材的每節課後的習題分為基礎題和拓展題兩大部分,難易適中,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其中“畫概念圖”是人教版教材獨具的一種習題設計方式,通過畫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把相關的概念構成一個係統,以促進對概念的理解。習題分層要求及設計方式值得借鑒。而江蘇版教材的色彩柔和,插圖精美,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對讀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備課時可將插圖掃描或下載後用於製作課件,增加美感。山東版教材是五個版本教材中探究實驗最多的,不僅每一章都設置了一個“課題研究”,而且教材的每一節內容也設置了相關的探究實驗,供學生開展多種研究活動,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備課時可借鑒引用其思路,等等。
備課時要注意與新教材進行宏觀對話,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整體人手通讀高中所有生物教材,了解教材總體的編排思路和意圖,而後再弄清每個“模塊”在整個教材體係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後聯係,用聯係的觀點分析教材用創新理念處理教材。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教師一定要排除舊教材的幹擾,尤其是橫跨新舊教材的老教師。要在短時間內全部忘卻舊教材的內容較難,但備課時一定要注意新舊教材的宏觀調整和變化細節,要做變化記錄,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會影響到新課標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