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學生編製生物學試題【實例】
為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創新性,筆者經常指導學生編製生物學試題,並大膽把學生編製好的試題經篩選後,用於月考或期中考。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如果沒有經過教師係統的指導,學生編製的試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以下是平時對學生指導的整理。
1.引導學生利用教材進行編製。
(1)省略法:
對教材中一些不確定的詞加以省略,如大部分、約、通常、一般、主要等,用於編製錯誤的選項。通過自編,學生自主關注教材中類似的詞,做別人命製的題就不會落人陷阱。此法較易,學生一學就會。
(2)偷梁換柱法:
對教材中一些概念名詞進行更換,混淆其屬性,套用其概念外延。此法可增進學生對教材概念的熟悉程度,提高對教材中一些實例和結論性語句記憶的準確性。
如教材中指出乳糖是二糖,可以指導編製“植物細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澱粉和纖維素,動物細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按照這種張冠李戴的方法,對教材中“第一個階段是,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是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的”進行改編,學生編出“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其中形成的產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3)擴大範圍法:
任意擴大某一概念的適用範圍,考查學生對概念理解的全麵性。這是命題的常用把戲,可以提高學生識破能力。
指導學生對教材中“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這句話編製出“葉綠體是所有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錯誤在於不是所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都有葉綠體,隻要有光合色素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如藍藻沒有葉綠體,但也可進行光合作用。
(4)關鍵詞限定法:
這是命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旨在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能不能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詞展開聯想,加以正確地排除。自編可以提高聯想,辨別關鍵詞。
根部沒有葉綠體是常考點之一,根尖分生區細胞、根冠細胞、伸長區細胞、根毛區細胞都沒有葉綠體,啟發學生用“根”來限定“葉綠體”,如“根尖分生區細胞中能半自主複製的細胞器是:a.線粒體9葉綠體c.中心體d.核糖體”。考慮問題時就必須排除葉綠體的可能,正確答案為a。
(5)比較法:
可以挖掘教材中一些相似易混的概念和例子,加以比較。如細胞係與細胞株、細胞液與細胞內液……通過自編,大大提高學生閱書頻率,養成思辨習慣。
酵母菌是考試時的常考素材,屬於真核生物,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可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它們。如下:下列關於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敘述,正確的是。下麵的選項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聯想比較,如:二者的大小相同,二者細胞呼吸的方式相同,二者參與細胞呼吸有關的酶相同,二者具有相同的生物膜係統,二者的遺傳物質相同,二者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相同,二者產生atp的場所相同等等。學生在具體操作時,思考的角度不同,編製出的選項也就同。
(6)填空(圖)法:
填空法即對教材中的重要語句,如核心概念、原理、規律、結論性語句等,使用留白填空的方法,編製一些簡單的設問。填圖法即利用教材中一些現成的模式圖、流程圖、示意圖、概念圖、結構圖等圖形設置一些綜合性問題串,或對某圖中的標注有意遮擋而進行的填圖訓練。
如“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對教材中的這句原話,可以指導學生留出關鍵詞:“活細胞”“催化”“有機物”和“蛋白質”作為填空,以此來引導學生對核心概念的解讀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