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會反思。這種教師有反思的意識,在大腦中也知道反思的作用,但沒有進行深人思考、係統查閱資料或進行相關的課題研究,故不懂反思的策略和方法,不知反思的內容和對象,不明反思的做法和案例。沒有相應的理論背景支撐,又沒有翔實的素材實例,教師想反思就像一隻鳥想飛兩翼卻不夠強硬。對於這類教師來說,改進相對比較簡單,隻要學會反思方法,明確反思途徑,操作層麵比較容易上手。
(3)間歇性反思。這種教師的反思行為時有時無,憑心情,看境遇。高興時反思一下,受到刺激時反思一下,時斷時續。應該說,相當一部分的教師是處於這種生活狀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說他不反思不對,說他反思也不對。學校要求檢查時,作一個階段的反思。看到別人反思有所得時,也興起反思了幾天。犯錯了,被批評而被動反思。一年到頭,可見幾次有形或無形的反思活動,不能堅持。究其原因較為複雜,有個人因素,也有社會因素。要使多數教師由此狀態轉變為更高層次的反思行為,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教育有關部門和財政機構通力協作,製定相應製度約束和激勵,推動反思內驅力,使反思行為常態化。
(4)持續性反思。這種教師有堅強的毅力,有明確的教育理念,有終身追求的宏偉目標,有做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能夠做到天天反思,時時反思,處處反思,但凡名師都是這麼鍛造出來的。是教育的機智,加上持續反思,成就了名師。
3.名師成長的具體措施。
閱讀了一些名師的成長曆程,用“二買二賣”通俗說法來概括實施名師成的。
第一,買套房。房子是用來放書的,如果你能看一萬本書,作一千本筆記,那麼你肯定能成為名師。如果看過廈門市教育局任勇副局長家裏的藏書閣,就明白他之所以成為中國當代教育家的緣由。以色列每人每年平均讀57本書,所以以色列是個“可怕”的國家;美國每人每年讀55本書,所以是個“老大”的國家。而我們國家的閱讀量不足他們的十分之一。作為傳播知識的文化人,教師的閱讀量令人擔憂,如果想成為名師,就得從提高閱讀量開始。
第二,買保險。買“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的名師險。投保金額:不限,數元到數千元任你自選。保期:十年。投保條件:每日三省自身,寫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無不可人文。十年後持3650篇千字文&360萬)來司。如果成為教育的,年如投1萬,可獲得賠付100萬。
第三,賣教案。葉讕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名師的後階段都不寫教案的,那寫什麼?寫反思日記、教後記、自我反思總結等。一個學校對待不同年齡的教師、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應有不同的要求。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教師的教案,是抄別人設計的,那些能寫出優質教案出版賣錢的,就是名師。
第四,賣書本。名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教學理論,名師都有自己的專著,名師的成長史就是奮鬥史,就是專著的書寫史。寫的書有人買,就是名師,買的人越多,就是大師。名師沒有確切的定義,比如省(市)骨幹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等都應該是眾人默認的名師,但有些在評選之後,歸於寂靜,沒有作品問世,隻有那些一直默默耕耘,一本又一本專著出版的教師,才是名師中的名師。
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動,當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名師就不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