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學理想(1 / 3)

追求理想課堂爭當稱職教師【實例】

重慶市大渡口區教委副主任劉雲生,語文特級教師,皮膚白晳,個子不高,但看起來充滿智慧、陽光,他的課深受大家喜歡。

劉老師運用豐富的實例,給我們上了一節精彩的講座,語言優美而富有哲理,全麵細致地進行了課堂現象檢釋與建構,實在實用,使課堂教學觀察研究徹底呈現在我們麵前,能很好地引導我們進行類似的行動研究。尤其是提到的建構理想的課堂方麵讓人受益匪淺。

【反思】

靜下心來細思:自己的理想課堂是什麼樣的?教學的理想是什麼?自身的發展模式是什麼?

從學生元素看,熱愛生命,樂於學習生物,對未知充滿期待。上課時能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積極思考,勇於批判,不唯書,不唯師,創新學習,能自主探究,與同學合作融洽。課後能主動搜集整理有關生物的前沿資訊,熱衷於交流生物問題,探討學習心得。經過學習,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擁有生物學科思維方式,能創造性地解題,學習生物學科高漲的熱情“移植”到其他學科,達到全麵發展的目的,學會做人,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養成終生鍛煉的好習慣……

從教師元素看,具備成熟的專業素質,有厚實的理論支持,能用最少的教學時間使學生獲取最大的收益,教學手段多樣且有別於其他教師,能用幽默風趣的話語解釋教學問題,能及時捕捉課堂教學現象,充分展示教學機智,形成幽默博學、仁慈寬容的獨特風格……

2008年7月12日,有幸在重慶西南大學當了一個月的“學生”。作為“學生”換位聽課,細心觀察幾位大學老師的課堂,課後與“同學”分享交流聽課的感受,發現授課好的、受“同學們”喜歡的老師,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1.閱書無數。

這些大學老師在上課時,都能引經據典,口若懸河地說上幾個小時,舉出的例子還有好多是非本專業的實例,似閑庭信步,信手拈來。筆者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了龔春燕老師寫的《龔春燕與創新學習》一書。書本的開篇就介紹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從中可體會大量閱讀的重要性,有了長期每晚讀到深夜一兩點的辛苦,才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紮實的理論基礎。課外與其他幾位大學老師閑談,都提到大量閱讀。讀是事業成功的關鍵,如果能長期堅持大量閱讀,讀完了就和同仁討論,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撰寫讀書報告或讀書心得,那麼寫作能力也就提高了。

2專業"

專業過硬是好老師的保障。易連雲老師是全國著名的德育專家,特別是對《易經》頗有研究,徐學福老師撰寫的博士畢業論文因為特別優秀而榮獲50萬獎金,王衛紅老師是全國心理學研究的權威。有了過硬的專業素養,上課就很有底氣,聽課的學生從心底崇拜教師而更用心聽講了,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

3.經曆豐富。

龔春燕、徐學福等老師因有了輝煌的業績,而成為各地培訓講座的“寵兒”。他們經常走南闖北,甚至到國外演講作報告,有機會了解各地的風情文化,再把親身的經曆講授給學生聽,既生動流暢,又極具真實感。經過幾百場實戰磨煉,不斷更換和完善,精益求精,終於把理論和經曆演繹得天衣無縫。雖說不是每個教師都有像他們那樣外出的機會,但這樣的不足,可以通過閱讀加以彌補。

4.技巧精湛。

在以上幾點專業和閱曆的基礎上,這些老師授課技藝高超。他們具有變化豐富的語調,較好的語言連貫性,頓挫有致,教學手段多樣,教學節奏快慢合理,能抓住“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學情”,較好地與“學生”互動,能傾聽“學生”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