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富人的遷徙(2 / 2)

其二是對財富安全的考慮。《國際先驅論壇報》曾形容中國新富,“不管變得多麼富有,他們都沒有安全感”。在卡夫卡看來,這十分正常。“什麼是財富?對於甲,一件舊襯衫就是一筆財富,而乙有一千萬元還是貧窮的。財富是完全相對的東西,不能使人滿足的東西。財富意味著對占有物的依附,人們不得不通過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關係保護他的占有物不致喪失。這隻是一種物化的不安全感。”

你很容易就能在富人身上看出他們的不安全感,他們既參與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同時也隨著視野擴大而越來越意識到各種風險的“十麵埋伏”。現在中國富人幾乎把保證自己的財富安全擺在了第一位,《2011私人財富報告》中就顯示出,富人熱愛巨大風險的偏好已經減弱,而且超過40%的富人在想辦法分散風險。

其三是對未來養老生活品質的追求。其實不僅是富人,誰不想安享晚年呢!

要為行動找個理由不困難。富人投資移民數量增加讓一些人感到擔心,甚至憤怒並冷嘲熱諷,有人則指責這些富人的財富來路不明,“出城”是在逃避懲罰,還有人用愛國主義的教條來鞭打他們。

毋庸置疑,富人正在積極尋找各種途徑投資和管理他們的錢,其中境外資產在富人的全部資產的占比由兩年前的不到10%上升至20%左右。不少富人還在努力尋找境外合適的投資產品和機會。不過看看馮侖在《野蠻生長》裏的觀點,錢有靈性很聰明會尋求增值之道。有錢的富人選擇遷徙如同《鳥的遷徙》中候鳥為了生存而艱難遷徙,候鳥為了夢想天堂而飛翔的過程充滿勇氣、智慧和情感。其實不是每一次飛翔都能完成漂亮轉身,也有不少“候鳥”淪為獵物,遷徙更顯示出適者生存的自然邏輯。

需要特別說一下,富人為啥不願去美麗的北歐追求生活品質呢?“Monocle”曾將北歐的好幾個國家首都列為世界10大宜居城市,那裏的居民還很長壽。即便用全球財富和康樂評級的列格坦指數,這些國家都名列前茅,可是幾乎沒有什麼移民數據顯示富人喜歡移居到這裏。

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是,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國家對富人征收重稅。有人說:“不收稅的話,幾億‘毛毛蟲’都會搬移到這些富國。”其實調研發現,約45%的富人十分關注取得投資移民身份後,如何進行雙重身份下的稅務規劃。

如果說候鳥遷徙是一場宿命的搏鬥,那富人的遷徙同樣是為了富的生存——無論為了傳承而重視子女教育,還是出於對財富安全的考慮,都是保護成果和駕馭財富的表現。

也許可用《詩經》的話概括富人的遷徙:“樂土樂土,爰得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