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候鳥遷徙是一場宿命的搏鬥,那富人的遷徙同樣是為了富的生存——無論是為了傳承而重視子女教育,還是出於對財富安全的考慮,都是保護成果和駕馭財富的表現。
《圍城》裏對婚姻的描述也可以用到中國現在這個大市場上來: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湧進中國追尋財富,中國卻有相當比例的富人正考慮出國。想“出城”的富人似乎不少,《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數據是超過一半。
結婚與離婚在形式上就是一張紙的事,而無論是淘金者到中國來還是中國富人要“出城”,程序繁瑣,目前富人最流行的是買“投資移民”這張“船票”,而且這樣的方式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谘詢公司貝恩和招商銀行調查2600名中國富人而形成的《2011私人財富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向境外投資移民人數出現快速增加。
“山姆大叔”似乎特別有吸引力,中國到美國的累積投資移民人數最近5年複合增長率達73%。盡管獲得美國投資簽證至少要拿出50萬元,如果是在十年前,可能許多中國人難以承擔,但現在似乎一點都不貴。一些移民目的國瞄準這個機會把門檻提高了,例如加拿大在2010年提高投資門檻,淨資產下限從80萬加元增加到160萬加元,澳大利亞也在2010年將投資移民的個人資產數額從25萬澳元提高到50萬澳元。
參與這次調查的富人是那些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人,2010年他們在中國的數量達到了50萬,而預計新的一年還會增加。投資移民就是通過投資獲得理想國的永久居留權,從交易原則看,富人參與投資移民和他們花錢買隻寵物或者是其他奢侈品這並沒有什麼區別。
雖然2600名富人的絕對數量看起來不大,但至少有一些代表性,他們中近60%的人士已經有相關的意向,這其中10%的人已經完成移民,還有10%的人已決定投資移民,其餘40%的則已經考慮過,隻是還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中國最富裕人群(可投資資產規模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中接近一半的人考慮過投資移民,大約27%的人已經完成投資移民。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全球政治與安全》的報告還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輸出國,“第三波移民高潮”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呈愈演愈烈之勢。其實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兩撥移民潮不同的是,過去十年,新一波移民潮是以中國的新富階層和知識精英為主。
中國富人為何遷徙?調查結果看起來至少主要有三個理由:其一是考慮到子女教育。大部分受訪的富人均已或希望未來將子女送往海外接受國際化的教育。事實上,自1872年容閎率第一批留美兒童出國到1978年百年間,出國留學人員總數不過13萬。而1978—2006年年底,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已達106.7萬人。《當代中國海歸》一書的統計將出國留學突破百萬視為“具有曆史意義的事件”。最近數年中國留學人數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09年已近23萬人的規模。中國的富人約有一半的年齡在40~50歲,財富的積累者和擁有者雖然以創富第一代為主,但是第二代財富繼承人已初步顯露,或者說其中相當部分正是成長的關鍵階段。重視子女教育看起來是一個十分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