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見“股神”的旅程,其實那更像一次商務旅行,而非投資之旅,類似的旅程在旅行公司隨處可見,不過這點綴了“股神”的旅行確實更有噱頭,既符合大眾對財富的向往,又給予富人可能上升的台階,還可以繁榮全球旅遊業。
是去“麵晤當代最偉大的投資大師巴菲特,聆聽其教誨”,又或者是搭上中金香港“直銷”Facebook股權的車?富裕人群麵臨的選擇的確更多,如果說他們中的一些人有選擇焦慮症,那真是一件難受的事情。
但這並不是一個二選一的單選題,隻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時間,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關國人“一起組團去參加巴菲特年會吧!”的活動同樣像一場被期待的大片正徐徐拉開帷幕。同時有關Facebook將上市的消息在關心財產性收入的人群裏炸開了鍋,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人收到神秘的邀請,有機會投資Facebook。
如果說參與這兩個項目像去遊樂園看稀奇需要買門票一樣,它們的“票價”非常不同,巴菲特的年會2012年的參與門檻對中國富裕人群來說分為兩部分:首先是最少買一股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這張“門票”最少投入僅需要購買一份價格為每股80美元左右的股票即可(還有另外一種更貴的股票,價格大約為12萬美元一股)。2010年時,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最早去排隊的幾個22歲左右的美國小夥子當時就是買了這類股票得以參會。另外一部分投入則是從中國到美國大約10日行程的開銷,保守估計其開銷在4萬元人民幣左右。
組織這次“組團活動”的雪球財經最被人知的是旗下網站i美股,《巴菲特傳記》上被廣泛傳播的話被用到了他們的介紹中,“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在關心投資收益的人群看來,如果說他們自身是“雪”,那麼他們堅信巴菲特的年會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坡”,而且如今這個坡就像股票那樣擁有緊迫的時間概念,雪球分析師江濤說:“這樣的機會將越來越少了,老巴今年已82歲高齡。”
“股神”充滿著神奇的吸引力,尤其對於中國的投資者而言,他更像一個絢目的神話“令人神住”。有一些討論計劃參與這次活動的人在論壇上用“朝聖”來作為活動的前綴定語,網友“亞瑟”說:“今年必須完成這趟朝聖之旅!”
一位留學波士頓學院的金融學和會計學研究生甚至希望“聯係到金融界的前輩贈與參會的資格”。不過也有人擔心:“英文太差,去了白去!”
巴菲特年會年年有,可投資Facebook的機會千載難逢,所以“門票”價格極高:大約門檻是100萬股,每股價格約37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的價格是2.3億元。中國的富裕人群中僅有少數人收到了中介方神秘的邀請電話,當然隨時能套錢買下這“門票”的人也並不多。
《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在披露這個充滿“誘惑”、門檻極高的機會時對采訪對象做了匿名處理,公開消息的被采訪對象是國內一家大型民營企業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