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過去決定現在,而是未來的風險決定我們今天的選擇。
——吉登斯
富裕的明星尋找新興的投資品種,投資酒莊,這既是被動投資也是閑錢主動流向熱門投資品的必然,同時也是明星收益轉型的多元化選擇。
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三個國家像布丁一樣擺在富裕人群的麵前,你認為過去的2011年,中國富人最喜歡哪一個“布丁”呢?
不要太擔心全球經濟不景氣會影響“布丁”的味道,事實證明,它們都對中國富裕人群充滿吸引力。
先來看看一份來自波士頓谘詢集團的數據,百萬富翁家庭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平均20個家庭就有一個,這個數字換種說法就是,如果你漫步美國街頭,和你擦肩而過的20個人中,其中就有一位可能來自百萬富翁之家。如果換成是在英國街頭,你大約需要從45位過客裏找出一位百萬富翁家庭的成員,而在澳大利亞,過客數量就會增加到60位。
答案會不會是美國,這可能不算是一個錯誤,至少在過去的數年中,中國有不少富裕階層希望移民美國,這趨勢至今依然保持強勁的動力。不過,如果你仔細看看2011年中國富豪對澳大利亞的迷戀,也許就會改變看法。
2011年第四季度某個下午,中國上海陸家嘴時代金融中心42層,花籃被精心擺放在走廊上,這些是為迎接一個特殊的“三十而立”——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在華首家分行:上海分行開業。
其實這家銀行在30年前就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商業銀行,它的業務遍及亞洲、新西蘭、英國和美國等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而從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中澳雙向貿易上千億美元的價值背後當然成就了一批中國富豪。
國民銀行算是姍姍來遲,在它之前,數家澳大利亞銀行已在中國生根發芽,中澳兩國富人的生意和未來的成長空間讓他們忙得不亦樂乎。
不知道國民銀行的高管們是否看過安永的一項研究預測,那份預測中講,今後2~3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研究這份預測的人士們認為,中國民營企業將積極參與過去由大型國企主導的海外並購。也許多數關注富裕人群資產流動的人士認為這的確是個利好,而這裏還有足夠讓澳大利亞銀行家更興奮的消息,“並購中的資源行業排在第一,而首選投資目的地將繼續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請注意“繼續”二字,如果你對此還有所懷疑,不妨看看胡潤百富在2011年第四季度做過的一個題為《2011胡潤中國企業家國際化報告》。這份報告的其中一個結論被製作成報道的第一句話:澳大利亞吸引了百富榜上最多的企業家。
再看看中國富人們在澳大利亞的大手筆。
2011年7月下旬的一個上午,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喀麥隆共和國總統保羅·比亞會見了中國漢龍集團董事長劉漢和澳大利亞聖丹士公司董事長喬治·瓊斯。在此之前不久,漢龍向聖丹士提出全資要約收購。
在中國的富豪圈內,劉漢一向以不顯山露水、低調而更受關注,他執掌的漢龍集團一直被神秘色彩所籠罩,《福布斯》雜誌甚至將他形容為“潛在水底的真正富豪”,而在“2009胡潤慈善榜”上,劉漢曾是四川捐贈闊綽的“首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