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二郎壽司和財富天命(2 / 2)

當然一家食店的管理和龐大的公司治理區別明顯,經理人製度在中國過去30年裏尚處於摸索階段,而龐大的家族公司群落表現出的傳承問題更是豐富了許多。

2012年的“六一”兒童節剛過,正當諸多成年人在懷念童年趣事時,上海王偉林家族突然被推向風口浪尖。當天這一華麗家族控製的上市公司發出公告,其內容被解讀為高層震蕩、“80後”突然“頂上”。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地產富豪實際控製的公眾公司,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中國新晉富豪多數與資本市場關係緊密,而這類高層變動也更容易被推到聚光燈下。

這家公司包括董事、副總裁和董事會秘書在內四名高層主動請辭,而接位者中的一位“80後”年僅29歲,在擁有廣泛人氣的中國股吧中,這位“80後”被疑是否是董事長的兒子,而這未經證實的故事竟然讓一些網友感到不滿。

其實公司換高管如同股民買賣股票,合法合理又有什麼值得詬病呢?問題在於家族企業究竟在什麼時機推出接班人最合適並無固定版本,這類突然的變化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創一代”的突然離世,盡管這類意外屈指可數,但發生在某個家族則是麵臨100%的巨大考驗,新近“造VCD的老人走了”,萬利達的創始人吳惠天的離開同樣對這個龐大家族產業的繼承留下了懸疑。

姑且認為企業永續經營的經理人模式日漸成熟可以幫助權力交接順利過渡,而更為殘酷的考驗是財富分配是否設計合理?公司是否能夠繼續保持高度發展?新鴻基郭氏家族的爭產風波顯然不僅僅是給香港富豪們敲響了警鍾,這警鍾聲恐怕也傳到了每一個富豪的耳邊。

今天打開中國的財經媒體,“創一代”垂老、“富二代”麵臨上位的文字氣息撲麵而來。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在創業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創一輩”大多已55~64歲,各家族的長子、長女們平均年齡也達到35.72歲。

“富一代”如何更巧妙隱退?如何將個人光芒有效把握?這是中國富裕第一代在他們成功創富後麵臨的又一個難題。“富二代”們除了選擇“子承父業”外,目前“另辟蹊徑”的模式正在迅速、野蠻生長:父輩做原有產業,兒輩另起爐灶,產業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富一代”經常為“富二代”“輸血”。此類情況的家族多以“此消彼長”呈現,如山西前首富李兆會家族。

小野二郎的長子至今都沒有正式接班,而他的次子所開的壽司店名氣明顯遜於父輩店的光輝,盡管有同行認為他應該早點讓位長子,可也許對這位傳奇職人來說,讓或不讓都是一個難題。

《禮記中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一位“創一代”在財富沙場前進中早已理會了這句話。但傳承如同當初他們上路一樣,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什麼時候算已“預好”,如二郎捏出高品質的壽司,十指之間的一次合作,評說起來十分簡單,而要做到的確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