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一代”接班人傳承,中國當代財富史太短,缺乏家業長青的優秀範本和良好傳統,更多人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
2012年3月17日,泰國曼穀,微風多雲,30度左右的天氣有些悶。
朱拉隆功醫院又一次成為了新聞的中心,這所曾因泰國三公主摔斷腿做過手術、“紅衫軍”闖入過的醫院先前住進了泰國第二富豪許世標。當天關於這位老人去世的消息陸續傳出,隨後這個消息就被證實:89歲的許世標先生去世了。
對大多數泰國人來說,許書標是泰國的“飲料大王”,也是商業奇才。他的離世讓飲料家族的傳承再次擺上台麵。
去世前,許書標早就已將企業接班問題安排好,在他退休後,公司就交給了子女,他的離開早已在預料之中,所以對企業交接影響並不大。
許書標共有兩段婚姻、11個孩子。他為人十分低調,從不炫耀,在過去的30年裏,幾乎不接受采訪。
商業奇才在家業傳承上明顯擁有前瞻性的優勢,家業長青最重要的標誌之一就是為財富的傳承早做打算。
其實多數家族企業不能像“飲料大王”那樣順利傳承,波士頓谘詢公司資深顧問們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調查顯示,隻有10%的家族企業在傳到第三代時還繼續保持活力。
巴西有句話說“Pai rico, filho nobre, neto pobre”,翻譯成中文即是“爹富子貴孫窮”,這和中國人講的“富不過三代”差不多。
家族企業傳承不外乎兩種方式,“富二代”接班或是經理人製,因為血緣關係,前者似乎更為普遍。
這看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卻經常帶來“兩敗俱傷”,二三十歲的“富二代”們的理想可能是看看風景做做藝術家,可到了40歲,老爹老媽累了,就要像鴨子一樣被趕上架,從不情願到不可靠,最後就是不成功。
無論誰接班,位置都擺在那裏,家族企業在今天的財富力量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工業化國家中,家族企業的數量甚至是注冊公司總數的四分之三強。英國《金融時報》曾有數據顯示,在各國規模最大的100家公司中,德國有家族所有性質的企業17家,法國和意大利分別是26家、43家。另外如印度、巴西、俄羅斯都擁有財富相對集中的共同特點。比如印度的社會財富集中於最富有的部分人手中,這裏最大的500家公司中超過75%都由家族掌控。
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平均年齡在55~75歲。保守估計全國將有300多萬家企業在未來5~10年內將麵臨傳承問題,接班潮洶湧而來。現在的問題是,就在許書標去世的前兩天,中國有關“富二代”接班的話題因為一項調查而廣受關注。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餘明陽團隊麵向國內182家在各行業排名居前3位的傑出家族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這些大多在改革開放初期創業的企業家平均年齡52歲,未來10年都將進入或者已經完成“接班人”產生與權力交接。其中82%的“接班人”不願意、非主動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