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長如果聽到孩子說老師是傻瓜,不僅會狠狠地懲罰孩子,而且還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是“朽木不可雕”!為什麼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看見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呢?主要原因是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習慣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他們想孩子變成什麼樣子孩子就應該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家長總是看不見孩子的優勢和長處,那就會有一種焦慮感,對孩子會越來越嚴厲;由於家長越來越嚴厲,孩子的叛逆感也將越來越強烈。這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家長最終將孩子推向與自己期望相反的方向。
要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和長處,關鍵在於家長本身,而不在於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長處。如果家長用正麵、積極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孩子,那他就會慢慢發現孩子身上有許多優點和長處。比如,孩子淘氣,正是孩子健康活潑的表現;孩子愛說話,正是他口才好的表現……也許,最後發現的優點越來越多,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是老天爺特意賜給自己的禮物”,所以人們常說“孩子永遠是自己的好”。如果家長這麼看待自己的孩子,那他們對孩子的態度自然就會有很大的轉變;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變了,家庭教育的氛圍自然也會改變。
但是,家長不要幻想孩子會變得完美無缺。家長要努力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希望孩子變得完美是不現實的,追求完美的家長到最後往往會非常失望。家長發現了孩子的進步,自然就會鼓勵孩子,孩子自然就會快樂成長。
反思:你的孩子身上有哪些優點和長處?
0
0
遠見卓識
--為孩子的長遠利益著想
剛開學不久,教師節和中秋節就要來了。
某天吃晚飯時,小妍對爸爸媽媽說:“今天,我的同桌小明告訴我,他老媽準備送劉老師一張一千元的購物卡。老爸老媽,我們送不送?”
小妍的媽媽趙妤說:“我們當然要送!”
“那我們送什麼?”小妍問。
“人家送什麼我們也送什麼!”趙妤說。
“小妍,你們劉老師喜歡什麼?”一直在沉思的小妍爸爸錢剛說話了。
“劉老師喜歡什麼……我想想。”小妍歪著頭想了想,“我們劉老師喜歡漂亮的賀卡。有一次我到劉老師辦公室去交作業,看見她桌子上有幾個漂亮的賀卡,她說是原來的學生送的,她非常喜歡。”
“那小妍你自己做個賀卡送給劉老師,好不好?”錢剛問。
“好!”小妍歡喜地說,“我還要在賀卡上寫封感謝信。”
“好!我和你媽也在信上簽名。”錢剛高興地說。
趙妤是中學老師,一向對學生給老師送禮這種事情深惡痛絕,總覺得給老師送禮,師生關係就不純潔了,所以她也覺得送賀卡是個好主意。但是,她又擔心:“一個賀卡不值幾個錢。現在別的家長動不動就是送幾百、上千的禮物,這會不會影響劉老師將來對小妍的看法?”
錢剛說:“教師節的禮是應該送的,老師收到學生的禮物,會有種被尊重的感覺,這隻是對老師辛勤付出的一種感謝,沒有別的意思。所以,送賀卡就是表示我們全家的感謝之情,這裏麵凝結著孩子和我們家長的心意,這會讓老師感到溫暖。如果老師嫌我們送的禮不值錢而對小妍有看法,那也沒辦法。”
作為老師,趙妤當然知道有些家長逢年過節都會給老師送禮,送得最多的就是衣物、化妝品和購物卡,那些禮物都價值不菲。她沒有再跟錢剛爭論,因為她知道他的真實想法,送賀卡是考慮到了小妍的長期成長。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應首先給自己確立一個長遠目標,即“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怎樣的人”。隻有確立了這樣一個長遠目標,才能製訂切實可行的家庭教育計劃。有了目標,家長就不會失去主見,經常隨大流,人雲亦雲。在遇到困難和壓力時,這個目標能給家長增添克服困難的勇氣;同樣,這個目標也會給孩子帶來學習的動力。
錢剛讓小妍製作賀卡,堅持不隨大流給老師送貴重物品,是因為他認為送貴重物品是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而這種不正之風隻是暫時的,不可能永遠籠罩在我們這個正常發展的社會上空。所以,他不希望小妍被這種風氣汙染,而希望把小妍培養成一個誠實、正直又自尊自愛的人,這是他樂觀主義的表現。
同時,錢剛不是一個盲目的樂觀主義者,他知道不隨大流可能會給小妍帶來影響,但在他看來,這種影響對小妍來說也並不全是壞事。小妍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真空狀態,她將來進入社會後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對這些麻煩家長又無力給予幫助,她隻能自己解決。所以,現在遇到的這種問題,可以提前提高小妍的抵抗力。錢剛作出這樣的決定,無疑是承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的。
表現在錢剛身上的樂觀主義態度和極強的心理壓力承受能力,正是一個高情商的家長的典型特征。家長有了這種高情商,就能夠明確地描繪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目標,這個目標不僅切實可行,而且與孩子的理想相吻合。因此,孩子不僅相信這個長遠目標,而且也信任自己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