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家長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平等地對待孩子。所謂“平等”,並不意味著家長與孩子完全相同,就像兩張五十元的鈔票和一張一百元的鈔票,它們完全不一樣,但價值相等。孩子肯定不像家長那樣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他們也不可能享有家長的各種權利,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與家長同等的尊重和自由,而不是像小丫這樣得到責難和羞辱。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三歲左右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並慢慢學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處理問題。麵對家長的重壓和不平等的對待,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不能(有時也不敢)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願望,但並不是說他們沒有自己的感受和願望。被重壓得太久,孩子心裏的壓力就會找到自己的方式爆發出來。而這種爆發的後果,會遠遠超出家長的想象,甚至出現不可控製的局麵。像小丫這樣隻是到姥姥家避難,對張珊來說已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家長平等地對待孩子,並不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放任自流。高情商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都會平等地對待孩子,特別是在遇到問題時,他們會與孩子協商,以理服人。事實上,當孩子覺得家長理解他的觀點時,他的情緒就會好轉。一旦他覺得自己被家長理解了,他就會更願意聽取家長的意見,一起解決問題。家長必須注意,孩子隻有
在感到你傾聽的誠意之後,才更有可能聽你的,所以,家長先要能營造出一種讓孩子願意聽、願意合作的氣氛。
反思:你是怎樣看待與孩子平等的問題的?
樂觀自信
--孩子永遠是自己的好
上課鈴聲早已響了,可三年級二班的教室裏還像集貿市場一樣嘈雜,幾個男生還圍在小胖的課桌旁邊聊得起勁。
小胖大聲地問:“你們猜,傻瓜二十年後會變成什麼?”
這是小胖昨晚在網上找到的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其他幾個男生麵麵相覷,回答不上來。
年過五十的數學老師早已走進教室了,見同學們還沒有安靜下來,便咳了一聲以提醒同學們該上課了。
本來這個題目的答案是“老板”,但聽到老師咳了一聲後,小胖馬上大聲地說:“是老師!”
同學們一個個笑得前仰後翻,數學老師的臉立刻變成了豬肝色……
下午,小胖的爸爸李思被緊急召到了數學老師的辦公室。李思在耐心聽完數學老師列舉小胖的種種“劣跡”之後,平靜地問:“老師,您是教數學的,您能不能幫我計算一下,在我家小胖的所有行為中,他的不良行為占有多大比重?”
數學老師稍微思考了一下說:“20%左右吧!”
“哦,那也就是說他80%的行為還是可以被接受的?”
數學老師覺得自己被下套了,氣憤地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樣的家長……”
的確,這樣的家長不多見,但這就是高情商的家長的典型!高情商的家長樂觀自信,永遠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
高情商的家長的自信來自於他們極高的識別感情的能力,他們很清楚自己的長處和優點(自然也了解自己的短處和弱點),從來不怕孩子淘氣和“不聽話”,能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正因為自信,所以高情商的家長都是樂觀主義者,他們可以承受孩子帶來的各種麻煩和禍端,能在麻煩和禍端之中看到機遇而不是危機。樂觀的家長能夠積極地看待孩子,期望從孩子身上看到最優秀的東西,使孩子總是期待未來會變得更好。
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是高情商家長的共同特征。每個孩子都會有長處,也會有短處,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尋找孩子身上的長處而不是短處。尋找孩子的長處,不僅是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需要,也是對自己孩子保持樂觀心態的基礎。
如果家長不是像李思一樣有意識地去發現,那他們永遠也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如果李思把80%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關注小胖20%的消極方麵,那麼這方麵就會在李思的眼中膨脹,而小胖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就會自動減少。相反,如果李思把80%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肯定和鼓勵小胖,那小胖身上的消極方麵就會很快消失,而積極方麵就會增長到100%。
高情商家長的樂觀自信不是盲目的,它來自於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就像李思這樣,因為他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他沒把小胖的玩笑太當回事。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說“老師是傻瓜”並不是成心侮辱老師的人格,他隻是覺得捉弄老師非常有趣,覺得自己“成功”啦!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好玩的遊戲,但玩過之後,他們就會厭倦,失去興趣。所以,李思會提醒小胖不要再捉弄老師了,但也不會把這件事無限上綱上線,認為小胖人品出了問題。在李思看來,小胖這種能捉弄人的本事正是其健康活潑的表現,這種能力說不定就蘊涵著小胖未來的創造力。
媽媽:“寶貝,你在做什麼呢?”
小丫:“數錢。”
媽媽:“數錢幹嗎?”
小丫:“買個不打我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