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江南春成功背後的真實人生(1)(1 / 3)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裏講:“人非不欲自貴,必有奉以為尊,人之公也。”

蓋茨在一家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提出11項人生忠告,台灣《蘋果日報》卜大中的社評曾經引用這些忠告與青年人共勉:“11項忠告我偏愛4項:第二,這個世界並不在乎你的自尊,隻在乎你的成績,有了成績再去強調你的感受不遲;第七,你的父母變得這樣無趣是因為他們忙於付你的開銷、洗你的衣服、聽你吹噓你有多了不起,所以,在你拯救被你父母那代人破壞的熱帶雨林之前,先整理一下你的房間吧;第九,人生沒有寒暑假,沒有哪個雇主有興趣幫你尋找自我,請用自己的時間去找吧;第十,電視上演的不是真實人生,真實人生中每個人都要離開咖啡館去上班……”

而說起年輕富豪們的真實人生,浮現在你眼前的或許會是舒適優越的工作環境和極其豐厚的收入;或總是隱隱約約地覺得,他們的生活就是那一場無頭無尾的夢,平淡而無序,醒來時,卻依舊是鳥語花香、陽光燦爛般的浪漫。然而,這並不是他們真實人生的全部,在成功的背後,每個人都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付出了異乎常人的巨大努力。

成功,不是光靠運氣,多少還是靠了一點與眾不同的,或者說成功者有自己特殊的東西。比如不同尋常的思路,或者是超前一兩步的眼光,或者是獨有的操作方法……

曾經也有記者這樣問江南春:“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總結你為何取得今天的成功,你會選哪幾個?”

“創意、想象力、虛榮心!”江南春笑著回答。

直到如今,江南春在他的大學同學之間仍是頗受爭議的人物。許多同學依然會懷著批判的眼光、“人文主義的關懷”和同情的心態,把江南春描述為“從原來一個詩歌青年墮落到一個比較無趣的、精神匱乏的商業形態的純粹商人”,而“他真實的人生不是這樣的”。

江南春是成功的,但隱藏在他成功背後的真正人生又是怎樣的?平淡?輝煌?江南春用自己的語言和生活節奏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年輕億萬富翁背後不平凡的真實人生。

忙碌中的寂寞

幾乎在一個世紀前,中國的一位先哲說:“我們青年要耐得過這寂寞日子。我想這‘寂寞日子’,並不是苦境,實在是一種樂境。我覺得世間一切光明,都從寂寞中發見出來。譬如天時,一年有一個冬季,是一年的寂寞日子。在此時間,萬木枯黃,氣象凋落,死寂冷靜,都是它的特色。可是那一年中最華美的春天,不是就從這個寂寞的冬天發見出來的嗎?一天有一個暗夜,也是一天的寂寞日子。在此時間,萬種的塵囂嘈雜,都有個一時片刻的安息。可是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不是從這寂寞的暗夜發見出來的麼?熱鬧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滅;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發生,都是創造,都是光明。這樣講來,這寂寞日子,實在是有滋味、有趣意的日子,不是忍苦受罪的日子。”

自製和忍耐是一種美德,這是對於一個普通人的修養而言的;對於一個想追求成功的人而言,這是必須具備的品格。但人最大的障礙是自己,能耐得住寂寞的又有幾人?

江南春是耐得住寂寞的。用他的話說是:“現在還是工作的時間比較多,用於娛樂的時間很少。”“沒有生活,隻有工作,工作是唯一的樂趣。”

2006年1月7日,《互聯網周刊》記者在北大百年紀念講堂的走廊裏見到江南春時,作為第八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新年論壇特邀演講嘉賓的他還有半小時就要登台,但他仍然擺出那副標誌性的笑臉,親善而又有些老成持重,神態自若地告訴采訪他的記者說他不愛聽音樂,不會年輕人喜歡的蹦的,業餘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就隻是睡覺,而且可以“見縫插針”地睡;他也不愛參加宴會,最喜歡的休閑活動就是做足底按摩,甚至以此作為和圈內朋友乃至客戶聯絡感情的絕佳方式,因為他覺得這樣健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其實,江南春寂寞的時間也並不太多,忙碌占據了他24小時的絕大多數。

江南春常給身邊的人做這樣的比喻:秋千所蕩的高度與每一次加力是分不開的,任何一次偷懶都會降低秋千蕩漾的高度,所以蕩秋千的動作雖然“小兒科”,但要想蕩到最高處,卻依然需要一絲不苟地堅持。

“我是一個很務實的人。”江南春說,“當然每個人都喜歡做更簡單、更輕鬆、賺錢更多的工作,但事實上,今天你如果可以很輕鬆地做這個工作,那麼別人也同樣會很容易上手。當別人覺得難度很大的時候,你知難而進,你的機會也就來了。”

在同事們的眼裏,江南春是一個工作狂。他的日程排得滿滿的,每天都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按點吃飯對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經常隻吃一頓飯。往往是下午兩點多了,他才草草地扒下一口飯。他也經常會在路邊的小攤解決自己的一頓本該很豐盛的午飯或是晚餐。

他的同事說:“我們現在非常希望強製性地給他配個貼身的秘書,給他開車,讓他一天至少要吃三頓飯,不能隻工作不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