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下班後,回到仁恒濱江花園那250多平方米的豪宅中,江南春還是不忘打電話,聽取各地經理們的彙報。在這個250多平方米的家中,江南春除了在自己的臥室睡覺外,他甚至都不知道其他的四五個房間中都放置了什麼東西,“那些房間隻有我媽知道都堆放了什麼”。
從納斯達克歸來,江南春並沒有更多的喜悅,被同事們稱為工作狂的他依然忙碌,沒有改變多年來一直保持的作息習慣:上午9點準時上班,一直忙到晚上11點,然後會去享受一下足底按摩,同時給同事們打打電話,回顧一天的收獲並總結經驗;12點回家,躺在床上後仍會和同事發短信溝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大約淩晨一兩點,他才漸漸睡去。由於習慣了拉開窗簾睡覺,當窗外漸漸亮起來,江南春又開始了新的一天。
江南春說,納斯達克上市,隻是他長跑中的起步階段。今後,他還得一直跑下去。他的對手讓他不能停下腳步。“機會轉瞬即逝,今天你不搶這些時間,少工作1個小時,以後你會付出10個小時的代價去解決這件事情。在整個市場的競爭過程當中,如果你停下來就是找死,因此對我們來說要盡可能地以最快的速度奔跑。每天自己內心不斷發出的聲音就是快跑的聲音,跑到你的競爭者消失,不用回頭,你隻顧往前跑。”
江南春還說,他並不比別人聰明,隻是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工作和思考,基本沒有周末和假期,這一點很像陳天橋。而這種幾近瘋狂的狀態使得江南春沒有穿過休閑的衣服,衣櫥裏全是襯衣和西裝,“因為十多年來生活中好像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對於全身心投入分眾的江南春而言,忙碌中偷得片刻的寂寞已經是他最大的奢侈。
做一名節約型富豪
市場經濟製造的最大神話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有擁有巨大財富的可能性。各種財富排行榜中布衣變大款的創業故事、每周都在製造的各種彩票富翁,都讓這個神話變得似乎人人觸手可及。這是一個知識和智慧在財富欲望的鼓動、升漲中迷失的時代。
“隻要選對道路,堅定地走下去,每個人都有可能獲取財富。當然,有時候需要一點運氣。”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總裁夫人伊莎貝拉這樣總結自己的財富觀。
在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中,富豪們應該是開著名車、住著豪宅,出手一擲千金的一群人。但相對於大多數億萬富豪來說,江南春“反其道而行”,在私底下是一個非常節約的人,消費很低,沒有豪華奢侈的生活。號稱工作狂的他一麵風風火火地拓展他的事業,一麵卻在每次等待億萬錢財的行動中做著處處“務實”的人。
在上市過後,江南春就反複對身邊人強調,要心態歸零,不要每天都去關注市值變化,事業才剛剛起步。他說:“一個月開支隻需要1萬元就足夠了。坐飛機,我從來都隻坐經濟艙。私人飛機更是不會考慮。”1萬元的月開支對中國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個“天文”數字,但對江南春這樣身家的人而言,確實顯得不夠“闊氣”。
江南春的居住條件相對也較“寒酸”。業界流行著這樣一個小故事:江南春約一個朋友在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樓下的咖啡屋談生意,結果江南春在15分鍾後才到。朋友納悶地問他,你就住在這樓上,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江南春笑說:“我住在這附近的一家三星級酒店裏,還是與同事合住一個房間。”
江南春還很喜歡回家吃飯。用他的話說,這樣“不但實惠,而且可以用有限的時間享受無限的家庭溫暖與溫馨”。
江南春說:“財富其實應該隻是一種力量和能量,它可以幫助你把夢想變成現實。創造財富是為了實現夢想,這個創造的過程才是一種享受。隻能說,有了財富可能會離想要的生活更近些。但目前處在創業過程中,我的休閑娛樂時間非常少,這注定財富的消費與我無關。”
台灣的有錢人很相信這樣一個致富故事:有一個人去請教某富翁如何發家致富,富翁說:“請你等一下,故事很長,我把電燈關了再講。”這個人馬上心領神會地說:“謝謝您,我知道該如何致富了。”在台灣的有錢人看來,若要致富就必須從點滴細節開始節約資源,不浪費就是致富的基礎。台灣首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辦公室裏隻有幾張拚湊的會議桌,而江南春的辦公室更是簡單,一間不到6平方米的玻璃隔間就是他的辦公室了,房間裏除了一張簡單的辦公桌和兩把會客椅外,幾乎沒有別的擺設。吸引我們的是江南春身邊那堆厚厚的文件和合同。要知道江南春並不太精通電腦,每份文件都是他一筆一畫簽下來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江南春在財富上表現出的一種“慳吝”,使得許多人都對江南春產生了“大器晚成”的錯覺。其實到2006年3月,他才剛剛滿33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