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巔峰完美(2)(1 / 3)

常建這首詩因為第二聯的“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而成為千古名詩。其實他的詩句裏並沒有寫哲理,是我們拿他的“曲徑通幽”引伸出了哲理。所以他的這句詩名氣之所以那麼大,有一定的巧合的成分。當然,他寫得也非常的好,這一聯的兩句組合得非常完美。

寫禪寺之景,常建這首詩可算是前無古人了,我們很難再找到一首能夠寫得這樣寂靜幽深的好詩了。

其實他的第一聯也不弱,以晨光為起,起得非常好。他的第三聯對得很工整,一遠一近,一大一小,寫了自己在潭水前得到了空寂的禪境,又寫了鳥性與山光的和諧,可以說,這一聯寫得非常成功,在藝術成就上,它是要高於上一聯很多的,因為它深入到了一種悟境,既有對天地萬物之和諧的感悟,也有對自己心之空境的體會,山光、潭影,都是虛幻不定的事物,所以這一聯其實寫得非常美,它是動態的,而且與心靈互相呼應。在這一聯裏,詩人仿佛化成了天地,超越了自我,感受到山光與鳥性還有人心的關係。所以我說,第三聯的藝術成就其實比第二聯要高出許多。

它的結尾也非常好。萬籟俱寂,隻剩下佛門那鍾磬的聲音仿佛還在扣擊著詩人的心靈,這讓他的悟境更深了一層。

這首詩有個特點,就是每一聯都要比上一聯更深入,一層一層地遞進到最幽深的境界之中。

大多數的人都喜愛第二聯,而沒體會到第三聯第四聯其實更好。

單以詩歌的藝術造詣而論,常建這首詩可算是最強的,如果拿每一聯相對比,它比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還要稍勝一籌。當然,因為它所描述的內容決定了它的氣象,這使之最終無法與《次北固山下》爭名次。這就好比,描寫萬裏江山的氣魄,與描寫一塊大石的氣魄,其主題就決定了兩者不能相比。寫大石頭,即便藝術水準再高,在氣象上也無法與萬裏江山相比,這就是寫詩時,題材選擇的重要性。詩歌本無高下,就如獅子和鯊魚一樣,有時真的無法做恰當的對比。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如果我們按照律詩平正和雅的審美標準,李白這首詩一改他飛揚流動的天性,寫得深沉而真摯,算得上他五律中的最佳作品了。

首聯李白起得特別平正,第二聯寫出了一別後征程萬裏的狀態,萬裏加一個“孤”字,寫出了李白對友人獨行的關切之情。第三聯是名句,寫得情深意重,將依依難舍的繾綣之情,巧妙寄托於外物之中。在李白的眼裏,浮雲是友人漂遊不定的心意,落日是老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在這一句中,李白那“天地有意,萬物含情”的大詩人境界,再次表露無遺。

李白這首詩的末聯結得更好,用蕭蕭馬鳴之聲,再次勾起我們的離情別意,使得波瀾再起,讓詩味悠長,餘韻不歇,將惜別的意境無限廣遠地延伸了出去。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裏上孤煙。複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這首詩在其詩作中極重要,它可說是王維詩風的代表。這首詩閑淡、安然、隨性自在,飽含王維老年的返璞歸真的性情和智慧,是真正的淡至無味可尋,而飽含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