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的意思是在同類中寫得最好了。
完美的意思是沒有瑕疵,當然還需要很美。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的《靜夜思》,也與《春曉》一樣,是屬於全天下人的,具有普適性。但是他第一聯寫得較為平淡,雖用了技巧,卻有刻意造作的痕跡,這種情趣與後二句的深沉不太相洽。比之於《春曉》,它離那種普廣之境還是稍隔了一層。像《春曉》、《靜夜思》這樣的詩作,我們不必多說它,因為人人都懂它,它是全天下人的詩,不同於詩人的詩。
有時候有種感覺,覺得這首詩是李白的戲筆之作,可能是喝醉了,信筆而寫,寫出後,也許就沒修改過,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這樣的句子。李白可能沒有想到,他的《靜夜思》雖是一首小詩,卻緊密契合了千餘年來中國人離鄉思家的心態,成為廣被吟詠的名作。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若隻是論詩境的美,那麼在唐人五絕中,王維這首詩恐怕是要算作第一了。
王維的五絕中,完美之作最多,這首鳥鳴澗最具傳神之美,堪稱瑰麗、神音、天籟。單以藝術的造詣而言,也僅有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能與之相仿佛。不過《獨坐敬亭山》本質上是寫情感,走的不是美的路線,而王維這首詩寫得極是出人意表,簡直就像是神音梵唱一樣,盡得大自然之美妙,讓我們不得不承認,說到寫山水自然之景,王維確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王維的能處在於,他擅以最淡的文字寫出餘味不盡的意象,而且他更擅長的是將平常甚至是瑣碎的事物組合起來,構成最美妙的畫境,這一點,有諸多例子,可以參看本書對他的五律《山居秋暝》的點評。“人閑桂花落”,這個“閑”字與“桂花落”一結合,就變得微妙了。隻有真正的閑,才可能有情趣會去體味桂花落。從下句裏麵我們看出,這個時間是在晚上。《菜根譚》裏的名句:“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真似從此句中脫胎換骨而來,也恰可做王維這一句的最佳注腳。
王維這首詩在構境布局上,與他的《山居秋暝》一般,幾達鬼斧神工之妙。
“人閑桂花落”以動態而寫閑,襯出心之靜,桂花落為極微小之事物,見此細微,足證心的寧靜和細膩。桂花落了,人似是更加無事可做,大自然因桂花的落而靜了,而人也閑了(連賞桂花也免了,更閑了)。“夜靜春山空”,則承首句的靜謐,將夜的靜擴展至春山,一個“空”字,凝練概括,於廣闊中不見一物運動,自然靜。
在唐詩中,這種上聯小,下聯大,以小對大是常用的對仗方式,運用得好,也非常出境界和意味,王維這兩句淡筆,雖不著力而極其出色。
單以上聯而論,雖好也不過唐人一流水準,而與下兩句一結合,就讓整篇都活起來了,幾個微小的事物,構成了一幅絕美的、意象鮮明的圖畫。
月出,其實是一種靜景,驚山鳥的刹那,還是靜態,但接下來,時鳴春澗中,就真是令整首詩頓成天籟之音了。
“時鳴春澗中”,之所以能令人驚豔,恰得益於王維前麵三句的鋪墊。隻有王維人閑,體味桂花落的這種心態,隻有夜靜,春山空這樣的大畫麵,隻有月出、桂花落、春澗這樣幽美的背景,那驚飛的山鳥才有如畫般的寄身之處,那驚飛後的啼叫,才能夠那麼的清脆,那麼的動人。隻有夜靜山空,配以一個心靜至極、能靜聽落花著地的人,才能真切捕捉到這一聲聲的天籟。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