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寫五絕,可以說,王維的功力最高,佳作也最多。他的五絕,如《輞川集》等山水之作,大可不必放到這裏來討論,它獨樹一幟,已不必用是否達到巔峰完美來評說了。所以本書隻點評他的幾首小詩,而將他大多數的山水佳作獨入一序列評析。
王維的這首《相思》是非常有名的詩歌。從文字和藝術構成來說,它比不上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但在普適性上,它卻勝了一籌。
在普適性上,《相思》與《夜思》相仿佛,都是廣被傳誦的名句,但是《相思》的上聯以問為起,顯得蘊藉含情,令人遙想,而且與下句風格相同,都是以最淡之語,凝最深之意,所以比之《夜思》上聯的趣味性與下聯的深沉之不諧來,《相思》在詩藝上稍勝一籌。
王維的詩寫得越淡,味道就越妙,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王維抓住了我們中國人內心最深處的那縷情絲,他的詩根本不需用力著彩,隻要對那縷情絲輕輕一觸,似是漫不經心的拂過,我們的心就被抓住了。
在五律中,王維的山水詩是冷冰冰的卻又絕豔的美,而在五絕中,他的詩則是溫暖的、充滿感情的,而且是極其細膩的。王維創作山水五律時,他仿佛是一個忘記感情的羅漢,但他創作五絕時,又仿佛化身一個充滿慈悲的菩薩。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隻因為它告訴我們,要珍重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情意。
曲池荷·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盧照鄰的這首小詩,實在是風流蘊藉,令人憐惜。
上聯在藝術上以韻見勝,“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把普通的景也寫得很有味道,這個味道在它的用字上,在它的韻律上,在它的工整上。它的可愛之處,就如同李白詩一樣,隻要吟誦,那韻律的感覺就足矣了,我們就從字的聲韻中了解了它的具體意思。
第一聯是很美的,是帶著一種愛惜之情寫出來的,如果讀不到那種若有若無的憐惜,就不算讀懂這一聯。
下聯就是傳誦很廣的名句了,托物寓人,將自己的忐忑之情,寫了出來,它是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對自己際遇的擔憂,對自己理想抱負的執著,以及對命運忐忑的叩問……所以這句淡而又淡的詩句,包含了詩人一切深沉的內心之事,讓我們讀到它時,也勾起了心中那一切深沉的,雖無限珍惜卻無可奈何的感情。
別輞川別業 ·王維
依遲動車馬,惆悵出鬆蘿。
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
“其如XX何”的句式,在《全唐詩》中出現的沒有十次也得有八次吧,但隻有王維把它運用到了極致。
從首句就開始寫那難舍的眷戀。等會,再等會,不願上路,最後還是慢慢地催動車馬,依依不舍的情緒一開始就布滿了。
惆悵,等出了連山的鬆蘿後,就不再是依戀,而是別離的惆悵了。
“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這一聯可以做互文看待,忍別應是一個問句。忍別嗎?這青山綠水都不忍。
這一聯也可以做遞進解。青山尚可忍別,那嗚咽的流水,就更讓人無可奈何了。在這一種解讀下,全詩的情緒是遞進的,別鬆蘿還隻是惆悵,別青山則是強忍著,別綠水則是完全放不下了。
這首詩別的是什麼呢?僅僅是輞川別業嗎?顯然不是,別的是那種隱居生活的愜意;別的是在這山水流連間的領悟、所得;別的是悠悠的歲月;別的是安靜清幽的環境;別的是安寧的心境。
鬆蘿、青山、綠水,隻是以上種種的物象。
這樣讀王維的詩,才能真正還原其詩意,也才能讀出王維詩歌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