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巔峰完美,無可為比(1)(2 / 2)

《春曉》的藝術成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甚至於有些人會認為它僅是一首小詩。有些人在解析《春江花月夜》的時候可以洋洋萬言,但解析《春曉》,則往往廖廖數筆。因為《春曉》尺幅千裏,它已歸真,妙處難以言傳。它看起來像是一首小詩,但是卻富含時空的妙意,將時空的博大,蘊含於生活的細小中。而且,它辯之難明,味之難切,深含禪意,兼具唐詩的氣象與意象,並將其達至化境。

《春曉》將詩人對浩大深渺的時空的感覺,透射於平常淺近的事物之中,構成閑雅悠美的意境。它是詩中的神品,是與《春江花月夜》一樣不朽的偉大詩篇。

我覺得,孟浩然所有的詩合起來,也抵不過一首《春曉》,唐人所有的五絕和五律合起來,也一樣抵不過一首《春曉》。如果我們要找出一首世界上傳誦最廣的詩歌,那恐怕就是《春曉》。很難找到另外一首詩,像《春曉》這樣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無限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春江花月夜》是屬於少數人的,而《春曉》是屬於全天下人的,男女老少,有學無學,莫不能讀《春曉》,而它的美妙,普天下莫不能意會,而又皆不能言傳。在我們剛剛背起書包的時候,我們就能背誦《春曉》了,就這一點來說,唐人詩的第一,不是《春江花月夜》,而是《春曉》。沈德潛編《唐詩別裁集》,未錄《春曉》,就如同衡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未錄《春江花月夜》一樣,終是不能解得詩的真味。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這又是一首堪稱巔峰完美的佳作,而且從意境上來說,它算是唐人最高的境界了。它思想境界高,充滿積極上進的力感,從這方麵來講,它是唐人詩的第一。它具有普適性,就像《春曉》一樣普通人就能吟詠並理解,盡管如此它卻打動不了許多女士的心弦,所以它較之《春曉》,少了那人見人愛的氣質,誰讓它那麼意氣風發,透著“純爺們”的骨力與意誌呢。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兩句本就是詩中的上品,氣象雄闊,在五絕裏,論氣勢和境界,可算是最強的了,很少有這樣雄壯的五絕。像這樣的起句,它的後麵結句會是很難的,即便是造詣高深的詩人,也往往會結出一個不相匹配的結句出來。

但是,王之渙卻揮出了神來之筆,寫出了對此雄闊之境加以升華的結句,令我們為之歎服不已。上聯那寬闊的境界還不夠,還要更寬闊些,所以,要窮盡千裏之目,要更上一層樓,要讓追求永無止境,要讓胸懷永無止境,要讓理想和誌向永無止境。

這樣的好詩,應當讓我中華的少年郎,人人從懂事時就時常誦讀,以此升華他們的誌氣,為未來培養高素質的有誌向有胸懷的人才。

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這首詩的詩意極為自然流暢,四句宛如一句,四聯宛如一聯,行文無半分滯礙。

這也是一首“物有情”的好詩,較之其他同類作品,這首詩算是非常成功,也是非常有藝術特色的。沈德潛說它“傳獨坐之神”,其實這遠遠說不盡它的好處。這是一首巔峰完美的詩作,先兩句的作用至少有二,一是獨襯敬亭山之好,鳥兒、孤雲,都不能與李白“相看兩不厭”,為何?因為它們行蹤不定。二是加強了實際的層次,這首詩邏輯分明,詩意極為緊密,眾鳥飛盡,孤雲也遠去了,天地間的煩囂終於沒有了,隻剩下了李白和敬亭山。在這種極靜的狀態下,李白才有可能與敬亭山相視無厭。你看,我們說李白寫詩出於天然,一點不假。這四句詩如行雲流水,其暗含的內在邏輯是多麼的緊密而又清楚啊。這首詩寫得非常傳神,不是物我兩忘,而是物我交融,這就是天才李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