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幸福的滋味 (2)(3 / 3)

他指著臨近的農場慢慢說道:“那裏本來是個大穀倉,就在那座紅色木框的房子旁邊,是一座原本相當大的建築物的地基。

“那座建築物本來很堅固,大概是1870年建造的。但是像這一帶的其他地方一樣,人們都去了中西部,這裏就荒蕪了。沒有人定期整理穀倉。屋頂要修補,雨水沿著屋簷而下,滴進柱和梁內。

“有一天,刮起了大風,整座穀倉都被吹得顫動起來。開始時嘎嘎作響,像一艘舊帆船的船骨似的,然後是一陣爆裂的聲音,最後是一聲震天的轟隆巨響,刹那間,它變成了一堆廢墟。

“風暴過後,我走下去一看,那些美麗的舊橡木仍然非常結實。我問那裏的主人是怎麼一回事。他說大概是雨水滲進連接榫頭的木釘孔裏。木釘腐爛了,就無法把巨梁連起來。”

他們凝視山下。穀倉隻剩下原是地窖的洞和圍著它的紫丁香花叢。

威爾的朋友說他老是想著這件事,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不論你多麼堅強,多有成就,仍然要靠你和別人的關係,才能夠保持你的重要性。

“要有健全的生命,既能為別人服務,又能發揮你的潛力,”他說,“就要記著,無論多大力量,都要靠與別人互相扶持,才能持久。自行其道隻會倒下來。”

“友情是需要照顧的”他又說,“像穀倉的頂一樣。想寫而沒有寫的信,想說而沒有說的感謝,背棄別人的信任,沒有和解的爭執,這些都像是滲進木釘裏的雨水,削弱了木梁之間的聯係。”

威爾的朋友搖搖頭不無深情地說:“這座本來是好好的穀倉,隻需花很少功夫就能修好。現在也許永不會重建了。”

黃昏的時候,威爾準備告辭。

“你不想借用我的電話嗎?”他問。

人與人之間需要依靠耐性和寬容來維持和諧,友誼就像一顆種子,必須經過雙方精心的培育,才能開花結果。在一切還來得及的時候,勇敢去做吧!

打錯的電話

友誼是美德之手段,並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費爾巴哈

韋恩還沒有把電話號碼撥完,就已經知道撥錯了……

“你打錯了!”一個沙啞的男人的聲音直截了當地說,然後電話掛斷了。

韋恩覺得奇怪,又撥了那個號碼。

“我剛告訴你打錯了!”耳朵裏又聽見他掛斷電話的聲音。

韋恩覺得很奇怪:他怎麼能知道我撥錯了號碼?那年韋恩30歲,在紐約市警察局做行政工作。也許這就是韋恩為什麼會好奇並且開心的原因。韋恩第三次撥了那個號碼。

“嘿,得啦,”那個人生氣地說,“這次又是你嗎?”

“是的,是我,”韋恩回答,“我在納悶我還沒有開口,你怎麼就知道我撥錯了號碼。”

“你自己去想吧!”電話重重地掛上了。

“我不信這回事。”韋恩大聲說。他又打電話給那個男人。

“你想出來了沒有?”他問韋恩。

“我惟一能想到的是……從沒有人打電話給你。”

“你猜對了!”電話第四次掛斷。

韋恩再打電話給他時,有點不自然地笑了起來。

“這次你要幹什麼,”他問。

“我決定打電話給你……專為說聲‘哈羅’。”

“好吧,哈羅。你是誰?”

韋恩告訴了他他是誰,然後問他是誰。

“我是阿道爾夫·梅思。我88歲,20年來沒有一天接到過這麼多打錯的電話!”韋恩在電話一端笑了。

“要是從來沒有人打電話給你,”韋恩說,“你要電話做什麼?”

“我必須有個電話,”他說,“好讓我的律師每個月打電話給我看看我是否還活著。”

他們談了十分鍾。阿道爾夫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和他親近的人全過世了。隨後他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他在警察局做過將近40年的電梯司機。談到他早年在警察局做事,他提起了一些韋恩還記得的人。韋恩在掛斷電話之前,問以後能否再打電話給他。

“為什麼你要那樣做,”他問韋恩。

“也許我們能做電話朋友。你知道,就像筆友那樣,隻是我們用電話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