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生活的真諦 (3)(1 / 3)

“媽媽,再見了!當心別讓蟲子給叮了。”安傑爾拍了一下墓碑頂部,就像在拍一隻愛犬的腦袋。邁克爾不禁有些心酸地笑了。對於她,這裏永遠是媽媽的睡榻,而爸爸則不斷地將一束束鮮花放在她的床邊。安傑爾永遠也不會了解這個將她從醫院抱回家的女人,也不會曉得這個女人曾經整個晚上在邁克爾懷中泣不成聲,隻因為“安傑爾總有一天會長大,上學,戀愛,嫁人,而我則成了一個老奶奶……”

想著想著,又一絲微笑不知不覺地掛在了邁克爾的嘴角。“過來吧,小美妞兒,我們一起回家去玩過家家吧。” “那我能扮成媽媽嗎?” “當然可以。”他牽著女兒的手,轉身離開,一同去迎接下午的來臨。

人性的光輝

為了生活中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

——羅丹

埃爾達很容易動情。有一次,基羅夫芭蕾舞團的“天鵝舞”落幕時,他淚如雨下。每次在紀錄片裏看到羅查·班尼斯達創出“不可能打破”的紀錄——不到4分鍾跑完1英裏時,他就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埃爾達想,他一看到人們表現人性光輝的一麵,便會深深感動,而他們不必是偉大的人物,做的不必是偉大的事。

就拿幾年前他和妻子去紐約市朋友家吃飯那個晚上來說吧。當時雨雪交加,他們趕緊朝朋友家的院子走去。埃爾達看到一輛汽車從路邊開出,前麵有一輛車等著倒進那輛車原先的停車位置——這在擁擠的曼哈頓區是千金難求的。可是,他還未及倒車,另一輛車已從後麵搶上去,搶占了他想占據的位置。“真缺德!”他心想。

妻子進了朋友的家,埃爾達又回到街上,準備教訓那個搶位的人,正好,那人還沒走。

“嗨!”埃爾達說,“這車位是那個人的,”他打手勢指著前麵那輛車。搶位的人滿麵怒容,對他虎視眈眈。他感到自己是在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對他那副凶相也就不以為意。

“別管閑事!”那人說。“不,”埃爾達說,“你知道嗎,那人早就等著那個車位了。”話不投機,他們很快吵了起來。不料,搶車位的人自恃體格魁偉,突施冷拳,把他打倒在他的車頭上,接著便是兩下巴掌。埃爾達自知不是他的對手,心想前麵那個司機一定會來助他一臂之力。

令他心碎的卻是,他目睹此情此景後,開著汽車一溜煙地跑了。

搶位的人“教訓”了埃爾達一頓以後,揚長而去。他擦淨了臉上的血跡,悻悻地走回朋友家。自己以前是個海軍陸戰隊員,身為男子漢,他覺得非常丟臉。妻子和朋友見他臉色陰沉,忙問發生了什麼事,他隻能編造說是為車位和別人發生了爭吵。他們自然知道裏麵定有蹊蹺,也就不再多問。

不久,門鈴又響了起來,埃爾達以為那個家夥又找上門來了。他是知道他朝這裏走來的,而且他也揚言過,還要“收拾”埃爾達。埃爾達怕他大鬧朋友家,於是搶在別人之前去開門。果然,他站在門外,埃爾達的心一陣哆嗦。

“我是來道歉的,”他低聲說,“我回到家,對自己說,我有什麼權利做出這種事來?我很羞愧。我所能告訴你的是,布魯克林海軍船塢將要關閉,我在那裏工作了多年,今天被解雇,我心亂如麻,失去理性,希望你能接受我的道歉。”

事過多年,埃爾達仍記著那個搶位的人。他相信,他專程來向他道歉,需要多大的力量和勇氣,在他身上,埃爾達又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至今埃爾達還清楚地記得,那天在他向他告辭時,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頰。

快樂的真諦

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的快樂。

——羅曼·羅蘭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見到有人樂觀,有人悲觀。為何會這樣?其實,外在的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個人內在的處世態度不同罷了。

諾賓最深有體會的是他在一家賣甜甜圈的商店麵前見到的一塊招牌,上麵寫著:“樂觀者和悲觀者之間的差別十分微妙:樂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觀者看到的則是甜甜圈中間的小空洞。”這個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樂的本質。事實上,人們眼睛見到的,往往並非事物的全貌,隻看見自己想尋求的東西。樂觀者和悲觀者各自尋求的東西不同,因而對同樣的事物,就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