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也靜坐著默不做聲。沒有人舉手,也沒有人喊出第二個價。
直到拍賣員說:“成交!5塊錢賣給那個穿短褲和球鞋的小夥子。”
觀眾於是紛紛鼓掌。
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拳頭裏被汗濕揉皺的5塊錢鈔票,買了那輛無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腳踏車時,他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美麗光輝。
小馬和父親的聲譽
為了使孩子在成長中走他應該走的路,首先你自己得那樣經曆一回。
——比寧
一天,海特9歲的女兒李斯樂在附近草原上發現了月盲。月盲是一匹黑白花的小馬,腿還幼弱,但已能蹦蹦跳跳。它的一雙神秘的眼睛是白色與淡藍色的。
“它的眼睛真漂亮。”李斯樂說,她完全被它迷住了。“它已經認識我了。”她說。她曾偷偷地喂它胡蘿卜。
過了幾天,李斯樂哭著回家說:“它要被屠殺了!沒有人會買它了,因為它眼睛是月盲,夜裏看不見。它活了一年就要死嗎?”她的同情心無可厚非,海特心裏想。
海特覺得這是教育女兒的機會。他解釋說:“一種不同的顏色,對於人和獸同樣可以引起問題。如今人生的關鍵都落在錢上。”李斯樂點點頭,說:“但是如果你把它買下來,它就不必死了!”
海特愣住了,他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要一匹小馬做什麼?”
3小時後,李斯樂哭著上床去睡了。海特必須做出抉擇:他將來在她記憶中是一個卑鄙的屠殺動物者,還是一個保護生物者?憑他的寫作,他有個好名譽,因為他總是寫文章呼籲拯救一切生靈。李斯樂見過他寫的有關保護環境的小冊子。她有滿滿一盒子的保護生物與環境的標語和別針,並把許多別針別在毛衣上。這樣的一個孩子有了這些塑膠宣傳品怎麼辦?對於勸大家保護海豹和蝙蝠,停止射獵飛雁,拯救犀牛、鸛鳥、熊貓和蟾蜍,她能做些什麼?怪不得這樣一個孩子要惶惑地問,為什麼大人會講這些動物瀕臨絕種。他們沒有辦法回答,她隻好哭了。“對於此事我無能為力。”海特聳聳肩說,把他對於這些活動的支援看做是良心上的安慰。
但是有時候海特想,經由家教、傳播與教育,他們把大人的柔弱無能變成了孩子們的負擔。在電視上,他們播給孩子們看小海豹如何被屠殺,大海如何被鯨血染紅。他們苦口對孩子們指出做生意的黑暗麵,指出那是建築在毒害上麵的,而他們自己卻盡量享受生意興隆的好處。他們的嘮叨使天真的孩子聽了心憂,而同時他們又剝奪自然界所能帶給他們的快樂。
李斯樂喜愛動物、植物。她看月亮、浮雲,以無言的快樂心情在溪流裏玩耍。自然是她的一部分,她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強調這種和諧是很必要的。
“你其實可以救一隻動物的性命,而你不肯。”李斯樂以後會一直這樣想他的父親。海特與良心鬥爭,終於下了決心:“他必須讓月盲活下去。”
於是他們在經濟上收養了月盲。它由原主照料,和其他的馬一起生活在草原上。他們的女兒幾乎每天都去看它。每逢海特看到她和它在一起,他就知道他所救回來的實在不少:一匹小馬,他的聲譽,還有一個孩子對成年人的信心。
最富有的時刻
教你的孩子們規矩勤勞,不要在窮苦中失措,敗壞了品德而行為不檢。
——斐斯泰洛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約翰·維斯特的家是城裏惟一沒有汽車的人家。
約翰的父親是個職員,整天在證券交易所那如同“囚籠”般的辦公室裏工作,假如父親不把一半工資用在醫藥費以及接濟窮親戚上,那麼一家人的日子還過得去,可事實上卻十分拮據。
約翰的母親常安慰家裏人說:“一個人有骨氣,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在生活中懷著一線希望,也就等於有了一大筆精神財富。”
幾星期後,一輛嶄新的別克牌汽車在大街上最大的百貨商店櫥窗裏展出了。這輛車已定在城市的市節當夜以抽彩的方式饋贈給得獎者。約翰從來沒有想到過幸運女神會降臨到自己的家裏——惟一沒有汽車的人家。但當擴音器裏大聲叫著父親的名字,明白無誤地表示這輛彩車已屬維斯特家所有時,約翰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