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放棄是一種選擇 (5)(3 / 3)

他在信的末尾給威廉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孩子,下次我過生日的時候,你隻須告訴我,在醒來時就要努力開始一天的追求,因為我能夠做事情的時間又少了一年——而等待著我去做的事情還有千千萬萬。”

讀完信,威廉想起美國小說家斯考特·菲茨傑拉德有一次給上大學的女兒寫的信中,祝賀她解決了學習中的重大難題,接著又告誡她不要滿足現狀,說我們每天都要證明自己生存得有價值。記得他引述了英國女詩人羅塞蒂的一句話:“這條路是否都是蜿蜓曲折的上坡的路呢?對,一直到盡頭都是。”

而今,父親仍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邁進,盡管它凹凸不平,盡管它永無止境……

從父親的言行中,威廉感悟到了生活的真正意義。

一生要做的事

讓我們享受人生的滋味吧,如果我們感受得越多,我們就會生活得越快樂。

——法朗士

幾周前,溫迪·威廉姆斯跟著一位朋友走進一家藝術用品商店。溫迪發現他要了水彩顏料。這令溫迪很納悶,因為他不是畫家。

“我報名參加了一個水彩畫學習班,下周就開課了。”

他靦腆地說,“我真是沒有時間,但它是我所列的死前要做的50件事之一,所以我得去做。”

“這聽起來很有趣,其他還有什麼?”溫迪問。

“什麼都有。”他說,“每過幾個月我都要看看那張單子,來決定下一步該集中精力幹什麼。列單子之前,我總是為生活中損失的一切而傷感。現在我開始埋頭實幹了。”

“什麼時候能讓我看看你的單子?”溫迪問。

“恐怕很難,”他說,“那會泄露關於我的很多東西。列出你自己的單子,你就會明白的。”

於是當晚溫迪就列出了一張單子,囊括了所有對溫迪至關重要的內容,也流露出了自己對這些美夢的絕望。

僅僅列出這張單子就幫溫迪理清了所有思路。溫迪很快填出了前20件事,但隨後就開始細心斟酌了。最後溫迪加上了向往多年的項目,年輕時就背負的夢想,以及最初就在溫迪心中產生共鳴的事情。

首先,溫迪想到更多更遠的地方去旅行。尤其是現在,孩子們都已長大,溫迪想與孩子們完成10次旅行。溫迪吃驚地發現單子上有些事情需要馬上去做。例如,如果溫迪想學開壓路機,就得在50歲之前開始。當然,有些項目可以推遲到上了年紀時去幹。溫迪醉心於花草園藝,但現在撫養孩子、業務纏身的溫迪很難有閑暇的時間來侍弄玫瑰。

某一天,溫迪想到一家醫院嬰兒室做誌願者。溫迪很願意與青年們共事,指導年輕人,或去本地的高中服務,看來溫迪也許需要考慮為一年一度的學校義賣會而學會做燒烤。有些項目令人生畏,因為它們意味著廢寢忘食地投入。溫迪想在世時出版一部小說,想攻讀哲學博士,還想學繪畫,並想用鋼琴彈出四重奏。如果溫迪打算實現這些目標,那麼他就得勤於筆耕並且努力的練琴。但是單子上的願望並不可能一一實現。有些事情非溫迪能力所及,例如新西蘭之行,以及最終也不會在溫迪餘生中成真的事情,比如擁有一匹良駒。然而,溫迪發現他已經為許多這樣的妄想構築了框架,而且如果溫迪今天把它們定為目標,那麼明天設法使部分“成真”也並非毫無可能。

像溫迪的朋友那樣,現在他有了發泄不滿的替代物。當他對生活感到厭倦時,就拿出那張單子。他也許會去索取旅遊小冊子,或者在後院拿出畫筆塗抹上一個小時,盡管把樹林畫得麵目皆非。

溫迪不知道孩子們和他怎樣才能去非洲。但如果它確實重要,溫迪肯定會找出一個方案。他們中的一個也許長大後當了一名動物學家,而溫迪也許成為一名生態作家,因公被派往那兒;或者他們也許隻需每星期攢上幾美元,直到夠用為止。

溫迪的一位表姐曾把一大串趣事變為現實。她曾對溫迪說,“關鍵在於準備,這樣生活就會神奇般地運轉。如果你想讓你的輪船開進來,就必須建一個碼頭。”她說,“多虧那張單子,溫迪正在動工修建碼頭呢!”

意外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