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放棄是一種選擇 (3)(1 / 3)

伊笛絲·阿雷德太太從小就特別敏感而靦腆,她的身體一直很胖,而她的一張臉使她看起來比實際上還胖得多。伊笛絲有一個很古板的母親,她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些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伊笛絲說:“寬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親總是照這句話來幫伊笛絲選擇衣服。所以,伊笛絲從來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上體育課。她非常害羞,覺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樣”,自己完全不討人喜歡。

長大之後,伊笛絲嫁給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可是她並沒有改變。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滿了自信。伊笛絲盡最大的努力要像他們一樣,可是她做不到。他們為了使伊笛絲開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隻是令她更退縮到她的殼裏去。伊笛絲變得緊張不安,躲開了所有的朋友,她甚至怕聽到門鈴響。伊笛絲知道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又怕她的丈夫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他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假裝很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太過分。事後,伊笛絲會為這個難過好幾天。最後不開心到使她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伊笛絲甚至開始想自殺。

後來,是什麼改變了這個不快樂的女人的生活呢?隻是一句隨口說出的話。隨口說的一句話,改變了伊笛絲的整個生活,使她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和她談論怎麼教養她的幾個孩子,她說:“不管事情怎麼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這句話!在那一刹那之間,伊笛絲才發現自己之所以那麼苦惱,就是因為她一直在試著讓自己合適於一個並不適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絲後來回憶道:“在一夜之間我整個改變了。我開始保持本色。我試著研究我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盡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動地去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社團組織——起先是一個很小的社團——他們讓我參加活動,把我嚇壞了。可是我每一次發言,就增加了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

在教養我自己的孩子時,我也總是把我從痛苦的經曆中所學到的東西教給他們:‘不管事情怎麼樣,總要保持本色。’”

維護尊嚴

一個人的尊嚴並非在獲得榮譽時,而在於本身真正值得這榮譽。

——亞裏士多德

10多年前,一位旅行家到馬來半島旅遊。半島地處熱帶,雨林蔥鬱,繁花似錦,五顏六色的奇異鳥類在空中飛翔鳴唱。海岸邊,碧波起伏,沙灘如玉。島上的土著居民一身陽光染就的健康膚色,從容而快樂。自然風光讓旅行家如癡如醉,淳樸民風更讓他流連忘返。特別是偶然遇到的一場奇異的決鬥場麵,更讓他眼界大開。

決鬥者是兩名薩凱部落的男青年,幾乎一樣健壯、一樣帥氣。他們滿臉嚴肅地走到決鬥的地點,赤裸的上身,一副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的神情。令旅行家大惑不解的是,決鬥者的手中,既沒有槍,也沒有劍,而是一人握著一根孔雀翎。孔雀翎就是孔雀的尾羽。他們握住上端的羽梗,將下端圓圓的、中間有一隻美麗“眼睛”的尾部指向對方,找好適當距離站定。決鬥開始了,隻見他們舉起“武器”,把那美麗的“眼睛”觸向對方赤裸的上身,而且專找那些最薄弱的地方,千方百計地給對方搔癢。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表情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由怒氣衝衝慢慢地變成了“忍俊不禁”,最後,一方終於難耐“折磨”,控製不住笑出聲來,決鬥即告結束。決鬥的雙方竟然怒氣全消,互相拍拍肩膀,一前一後地離開了。

旅行家問導遊:“這是不是一場特意安排的幽默表演?”導遊肯定地答複說:“絕對不是。這是薩凱部落的一個傳統習俗,什麼時候產生的不知道,但確實已流傳了好多年。在這個部落裏,一個人如果以為受到了別人的侮辱,便可以用決鬥來泄憤。決鬥的方式隻有一種,就是你剛才看到的。決鬥的時間沒有限製,可以從早上持續到晚,直到其中一方笑出了聲,決鬥方告結束。先笑者為輸家。笑過之後,冤家對頭往往會握手言和。剛才的兩個小夥子是一對情敵,為一個姑娘互不相讓,所以隻好決鬥。決鬥後勝者高興,輸者也心悅誠服,因為世代相傳的遊戲規則早已內化為自覺遵守的觀念。這樣的決鬥,不僅能使難題迎刃而解,而且雙方身體都不會受到傷害,更不會造成流血。”

旅行家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絕對沒有想到在這個近乎原始的地方,竟然存在著如此高超的生存智慧,如此充滿藝術魅力的維護尊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