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信佛的突厥王,卻愛聽玄奘說佛(2 / 3)

三天後,葉護可汗如期歸來,立刻派人前來請玄奘到可汗的大帳相見。在距離大帳還有三十多步時,葉護可汗哈哈大笑著迎了出來。可汗一把抓住玄奘的胳膊,與他像親兄弟一樣把臂而行,並肩來到大帳內。

突厥國信奉拜火教。因木頭是可燃之物,內含火種,為了表示對火神的恭敬,故而不用木頭製作的床凳。大家都是鋪上毛皮,席地而坐。但為了對玄奘表示敬仰,葉護可汗特地為他準備了一張鐵製的交椅,再鋪上舒適的墊子,請其就座。由此可見,不可一世的葉護可汗已經對玄奘產生了相當大的好感。

落座之後,玄奘舉目四看,隻見這頂高大寬敞的帳篷上繡著朵朵金花,燦爛耀目,金碧輝煌。突厥的王公大臣們身穿錦袍,列坐可汗兩旁。他們身後是全副武裝的士兵組成的儀仗隊,整齊劃一,威武雄壯。

等到玄奘與可汗各就各位,禮賓官高聲喊道:“請大唐、高昌使臣晉見!”

大唐與高昌使節同時走進大帳,呈上國書。葉護可汗一一過目,心中喜悅,將兩位使者介紹給了玄奘。原來,玄奘走後,高昌王麴文泰牽掛不已,寢食難安,生怕信仰拜火教的西突厥可汗為難玄奘,所以又專門派了使者前來通融。

而這些年,唐朝與西突厥關係日漸密切。大唐使者來自鴻臚寺,所以知道玄奘的大名。沒想到,在長安銷聲匿跡的玄奘,竟然成了突厥可汗的座上賓。而且看得出來,葉護可汗對玄奘的禮遇,遠遠超出了他們這些一國之使。

玄奘簡單地向大唐特使說明,自己要到天竺取經,沿途正好路過突厥可汗王庭。

葉護可汗同時接待來自大唐的高僧與兩位使者,豪興大發,傳令呈酒奏樂。

於是,盛大宴席開始了。其他人享用的都是牛羊肉,喝的是馬奶子酒,獨給玄奘特製了素齋:餅飯、酥乳、冰糖、刺蜜和葡萄幹,飲料則是葡萄汁。席間互相酬酢,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令在場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國宴終了,葉護可汗居然請玄奘講說佛法!

要知道,突厥從可汗到平民,信奉的都是拜火教,崇拜的最高主神乃是阿胡拉?瑪茲達,意為“智慧之主”,何曾請過異教徒在自己的王庭散布異端邪說?同時,可汗也給玄奘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若是按照佛教的理論,拜火教之類的宗教屬於“外道”,所秉持的異端邪說都不是終極的真理,應該嚴厲駁斥。可玄奘一旦這樣做,無疑將自己放在了整個突厥民族的對立麵,不但難以繼續西行,恐怕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他若是曲意逢迎,則有違佛教的根本原則——而這,對於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

玄奘的學識智慧,麵臨著巨大考驗!

好在佛學是世界上最龐雜、最完善的真理體係,有著極強的包容性。玄奘雖然不太了解拜火教的教義,但他知道,一個宗教之所以能傳承千年,必定有其合理性。比如拜火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簡單因果觀,就與佛教基本一致。於是,玄奘從最簡單的佛教常識入手,開始宣講佛法。

他首先介紹了十善——佛教對世間善行的總稱,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搬弄是非)、不惡口(謾罵、詛咒)、不綺語(淫詞穢語)、不貪、不嗔、不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