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被當做間諜,玄奘偷渡玉門關(2)(3 / 3)

一來二去,玄奘在瓜州耽誤了將近一個月,除了買了一匹白色的西涼馬,做了一些物資準備外,一直沒有找到同行者或向導。這時,涼州都督李大亮已經得到探報,說玄奘沒有返回長安,而是悄悄去了瓜州,準備偷越邊境西行!於是,他馬上派了一名軍士騎著快馬飛馳瓜州,專門送來一份加急公文,捉拿玄奘!

那天午後,刺史獨孤達沒有在府衙,接收公文的是州吏李昌。他打開公文,上麵赫然寫著:“有僧玄奘,欲私渡出境,著所在州縣,嚴加捉捕。若知情不報或私下藏匿,與犯同罪!”

“僧人?玄奘?”李昌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從內地來了一個僧人,一直在瓜州滯留,似乎是在尋機偷渡玉門關!捕捉逃犯,將人犯繩之以法,本來就是州吏分內之事,不必刺史的下令。李昌拿起公文,挎上腰刀,匆匆趕到阿育王寺,找到了玄奘。

李昌不動聲色地問:“法師從什麼地方來?要到哪裏去?法號可叫玄奘?”

玄奘見到一身公差打扮的李昌,心裏就發了毛,他支支吾吾地說道:“貧僧……貧僧是從涼州清應寺來……”

出家人不習慣打妄語,所以玄奘吭哧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句囫圇話。李昌依然一臉的木然,將手中的公文遞給了他。玄奘看到涼州都督李大亮親自簽發的公文,嚇得渾身哆嗦,差點癱倒在地。大冬天的,他額頭居然冒出了細細密密的一層汗水。“這個,嗯,這個……”

見此情形,李昌心中明白:眼前這個僧人,就是被通令緝拿的玄奘。他吐了一口氣,徐徐說道:“法師不必隱瞞,盡可實話實說。”

至此,玄奘知道自己已經露餡了,索性開誠布公地說道:“實不相瞞,我就是玄奘。不過貧僧之所以要偷渡出境,並非走私販私,更不是突厥的細作。我是要到天竺求法取經。早在從長安出發之前,貧僧就已經發誓,寧可西行而死,也不後退。而今既然已經被官府發現,無話可說。我寧可坐牢,也不返回長安!”

說完,坦坦蕩蕩的玄奘反而變得無所畏懼,他挺直腰杆,絲毫不為將要麵臨的牢獄之災而擔憂。這時,李昌反而笑了,笑得很開心、很親切,笑得玄奘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李昌麵對玄奘雙手合十,深深鞠躬,然後說道:“法師能為法忘軀,不惜身命,可以說是感天動地。我也信佛拜佛,所以一接到公文就趕到了這裏,沒有讓任何人看過。”

玄奘說:“獨孤使君也是好人。他很支持貧僧西遊天竺。”

李昌說:“刺史大人畢竟因職責所在,一旦見到了公文,反而就不能再維護您了。因而,不能讓他知道,就算出了什麼事也由我一人承擔,不連累他。”說著,他當著玄奘的麵將公文撕碎,扔進火盆燒了個一幹二淨。

玄奘知道,公職人員隱匿、銷毀公文是重罪。李昌為了保護自己而燒毀上司的公文,可以說是冒著坐牢、殺頭的危險,沒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萬萬做不到。麵對這個虔誠的佛教信徒,玄奘不知道如何才能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唯有深深鞠躬,心中西行的意誌更加堅定。

臨走,李昌囑咐道:“法師,涼州都督府已經發出了這樣的公文,您在瓜州就不能久留了。請盡快成行,以免節外生枝。”

送走李昌,天已經黑了。玄奘坐臥不寧,萬分焦慮,在寮房內來回踱步。毫無疑問,他必須馬上離開瓜州。可是,一個月來他用盡了各種方法,也沒有找到同伴或向導。孤身一人貿然犯險,無疑是找死!半天之內,他如何能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呢?

玄奘愁腸百結卻又無計可施。於是,他來到天王殿,在彌勒菩薩像前虔誠禮拜,祈求菩薩加持,能得一人引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