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對!西行取經(1)(2 / 2)

“你年紀輕輕,如何有這種迂腐之見?法無高下,能者為師。玄會大師的涅槃學造詣,強過我十倍。你為什麼非要舍高就低呢?”

孝達憨憨地一笑,撓著後腦勺說:“弟子生性愚笨,不知玄會大師是不是肯收我為徒。”

玄奘熱切地說道:“這個你盡管放心,玄會大師以專門培養、提拔後學而著稱於佛教界。走,我現在就帶你去拜見他。”

他們二人走出大覺寺山門,玄奘豁然看到了一匹馬,一匹白馬!更出乎他意想的是,孝達居然將那匹馬牽了過來,恭敬地說道:“法師,請上馬。”

玄奘頗為驚訝地問:“你是騎馬來的?這是什麼馬?你懂馬?”

孝達點點頭:“這是一匹西涼馬。弟子祖上是養馬的,所以對馬匹略知一二。”

他心有靈犀,將自己夢境中的那匹馬描述了一番,然後問:“有沒有這樣的馬?”

孝達想了想,略微猶豫了一會兒,徐徐說道:“您所說的這種馬,好像是龍馬。隻有龍馬奔馳起來的時候不像在跑,而像是在飛。它長長的鬃毛飄灑著,尾巴與飛翔的身體平行,宛若四蹄不著地一般……”

玄奘頗為驚奇地感歎道:“世界上真有這種馬?傳說中的龍馬?”

孝達點點頭:“其實,龍馬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野馬。據說,它是水裏的雄性蛟龍與雌性野馬雜交所生的後代,所以強健無比,奔跑如飛。當然,也極難馴服。”

“什麼地方出產龍馬?”玄奘好奇地問。孝達回答:“屈支。”

屈支(今新疆庫車、阿克蘇一帶),也稱龜茲,乃西域三十六國中的大國,山川壯麗,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佛教昌盛。屈支,還是玄奘仰慕的榜樣——鳩摩羅什的故鄉。

於是,玄奘的目光回溯兩百年時空,看到弘始三年(公元401年)的鳩摩羅什騎著一匹高大的龍馬,帶著長河落日的金輝,穿過浩瀚的荒原,一步步向長安走來。他的到來,對中國佛教的傳播與發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曆史意義。可以這樣說,從鳩摩羅什的譯經、傳法、授徒開始,國人才真正通達、領悟了般若,融會了佛法的精髓,並以此為契機,掀開了中國佛教乃至中國文化的新篇章。

玄奘豁然明白了當年母親以及自己的那個夢的象征意義:龍馬西行,西天取經。

玄奘並沒有騎上孝達的西涼馬招搖過市,而是領著孝達,直奔慈悲寺,前去拜見玄會法師。自從心中萌生了西行求法的念頭,玄奘便開始跟隨在京的天竺僧人學習梵文,並向來自西域的僧俗、客商打探西行的路線,以及沿途所經之國的風土人情。他知道,天竺遠在西天,遙遙數萬裏,關山阻隔;途經幾十國,民俗各異,因而,他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恰在這時——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冬天,中天竺三藏法師(①“三藏”指三類佛教經典,即經、律、論。精通三藏的學者,被稱為“三藏法師”。)波羅頗迦羅蜜多羅(公元565~633年),從海路到達中國,輾轉來到大唐首都,入住大興善寺。波羅頗迦羅蜜多羅,簡稱波頗,是印度佛學最高權威、那爛陀寺方丈戒賢大師的弟子。波頗的到來,在長安佛教界是一件十分轟動的事情,前去拜謁參訪的高僧碩德絡繹不絕。玄奘有許多困惑他多年的問題想向波頗請教,不過他不想隨著大眾去湊熱鬧,要等到熱潮退卻之後,再去認真討教。那天

,他正在考慮何時前往大興善寺,藍田玉泉寺方丈靜藏帶著侍者道刪來到大覺寺。靜藏法師與大覺寺住持道嶽是至交,故而他每次回長安城,都是在這裏打點落腳。近一年來,玄奘在這裏掛單,與靜藏相遇過幾次,惺惺相惜,兩人成了忘年之交。他這次回城是為了專程拜訪波頗,心有靈犀,來約玄奘同行。靜藏與玄奘安步當車,迎著早晨雪霽方晴的寒風,很快便到了大興善寺。兩人來到譯經館,請侍者通報波頗。波頗居然聽說過靜藏和玄奘,因此親自出來迎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