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玄奘是誰?(3 / 3)

笑夠了,鄭元璹悄悄抹去眼角的淚花,不好意思地擺擺手:“好漢不提當年勇。老夫讓你們這些年輕後生見笑了。”

玄奘正色說:“您的那些功績,必將名垂青史。”

“老夫身為國家大臣,不敢貪圖名利,但求無愧於心。如此而已,如此而已。”說完,鄭元璹喝了一口茶,咳嗽一聲,轉換話題說,“玄奘法師可曾聽說,皇宮將要舉行一場重大的消災祈福法會?”

玄奘點點頭:“曾有耳聞。”

鄭元璹說:“老夫奉命,正在遴選十名主法高僧,法師可有合適人選推薦?”

玄奘似乎有些無動於衷,淡淡說:“朝廷自有遴選的標準,玄奘年輕,又剛來長安不久,不敢妄言。”

鄭元璹不動聲色地說:“若是許多人推薦了玄奘法師你呢?”

玄奘沒在意,笑道:“阿彌陀佛,鄭大人您說笑了。玄奘雖然才疏學淺,但還有幾分自知之明,不會心存非分之想。”

“老夫今日親自前來大覺寺,就是要正式通告,你入選了‘長安十大德’。”

玄奘大吃一驚,急急忙忙站立起來說道:“這怎麼可能!學僧年紀輕輕,可說是乳臭未幹,怎敢與那些前輩高僧相提並論?再說,長安寺院林立,高僧如雲,就是選一千個人,也輪不到玄奘我。”

鄭元璹不再說話,從主薄手裏拿過一張名單,遞給了玄奘。玄奘掃了一眼,自己的法號果然出現在了慧遷、法順、慧紀、道嶽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僧碩德之中。他十分不解地問:“這其中如何沒有大莊嚴寺的法常、僧辯兩位法師?他們的道德、學問、名望,都遠遠在玄奘之上。”

鄭元璹說:“正是他們專門上書,大力推薦了你,說你是‘佛門千裏駒’,他們二人還說,將來佛教興旺發展的大業,要靠你來完成。”

“那,還有慈悲寺方丈玄會、藍田玉泉寺住持靜藏兩位大師。他們在《涅槃》、《十地》方麵的建樹,足以獨步天下。無論哪一方麵,都比我強百倍。”

鄭元璹笑道:“看來,你還是不太了解這兩個人啊。他倆專愛提拔後學,所以也都甘為人梯,推美於你。也正是因了這些高僧大德的全力推薦,我們鴻臚寺的大小官員才研究決定,將你選入‘長安十大德’,主法皇宮法會,為國祈福,為帝後祈安。”

然而,玄奘還是一個勁兒搖著頭說:“不行不行,絕對不行!我實在不夠格。”

鄭元璹道:“玄奘法師,能夠入大內為皇家主持法會,是許多高僧夢寐以求的。這對於你將來住寺安僧、弘揚佛法絕對大有裨益。機會難得,你就不要再禮讓了。”

玄奘說:“能為皇家主持法會,的確是無限榮光的大好事。不過,玄奘自知並非有道高僧,深感慚愧,不敢濫竽充數。所以,請鄭大人另選他人。”

玄奘的反複推辭,很是有些讓鄭元璹難堪,他沉下臉來說:“法師,既然那麼多前輩高僧舉薦你,你就不必太過推辭了。過分謙遜,就是虛偽。”

玄奘連忙解釋說:“鄭大人,您誤會了!玄奘不是謙虛,也不是不敢擔當,而是有心無力。”他看到鄭元璹意欲插言,擺擺手說:“大人,您先聽我說。學僧自從出家以來,一直在研習佛教義學,對經懺法事不感興趣,很少參加這類活動。因而,對於六道慈懺的儀規流程、唱誦手印並不熟悉。萬一……”

鄭元璹笑道:“法師大可不必為此擔心。到皇宮法會,還有一段時間。我相信,以你的冰雪聰明,用不了三五日即可如理如法地熟練掌握六道慈懺的程式儀規,不會誤事。”

玄奘口吻真摯地說:“鄭大人,你有所不知。玄奘之所以千裏迢迢來到京城,遍訪高僧,是因為我對佛教的許多理論尚未梳理清楚,心中有許多疑問。眼下,我不但原有的疑問未能全部消除,而且新的疑問越來越多,可以說是舊愁未了,又添新憂。故而,我一門心思都在義理研究上,實在無暇旁顧。鑒於此,玄奘的的確確不是合適的人選。”

話說到這個份上,鄭元璹也就不再強人所難。他心中不禁對玄奘刮目相看:要知道,名列“長安十大德”,入禁圍為當今皇帝主法,可以說是天大的榮耀,不但從此聲譽大震,名揚天下,並可由此出任皇家寺院住持,一生榮華富貴。然而,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年輕僧人為了心中的理想,堅守信念,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一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不過,鄭元璹心裏也裝進了一個大大的疑惑:這個玄奘究竟於佛教義理上產生了怎樣的疑問,以至於他如此廢寢忘食,置巨大的利益而不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