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玄奘是誰?(2 / 3)

鴻臚寺卿親自造訪,必定有重大事情,所以知客說道:“請大人到會客室稍憩,小僧馬上派人去請方丈和尚。”鄭元

璹擺擺手,說道:“我並不是專程前來拜訪道嶽大師的。聽說,有一位玄奘法師在貴寺掛單,若是方便,你先去請他前來一見。”

“方便,方便。”不等知客吩咐,早有一位伶俐機敏的小沙彌匆匆而去。

鄭元璹一行在知客的引領下,移步大覺寺會客室。他們依序落座,行者奉上熱茶。鄭元璹剛剛端起茶杯,眼角餘光掃見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僧人走了進來。他沒在意,繼續品味著佛寺茗茶特有的清馨。“

學僧玄奘,前來拜見鄭大人。”

鄭元璹大吃一驚,含在口中的熱茶差點噴了出來:天哪,這個滿臉稚氣的二十多歲的青年,就是譽滿京城、名動天下的高僧玄奘?難道,就是這樣一個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年輕人,令無數佛門碩德折服欽敬,讓眾多前輩高僧由衷讚歎?作為

國家管理宗教事務的最高首腦,鄭元璹接觸過無數高僧大德,那些有道高僧,或清新脫俗,仙風鶴骨,宛若不食人間煙火;或莊嚴神聖,威儀三千,令人不禁肅然起敬。所以,在他的想象中,能在京城佛門脫穎而出的玄奘,縱然沒有光燦燦的氣質、神靈靈的模樣,起碼也應該是浸沉古卷多年、年齡在五六十歲上下。而今,卻是這樣一個不高不矮不胖不瘦、毫不起眼也毫無特色的年輕僧人,站立在了自己麵前。鄭元璹雖然有些失望,但他畢竟是慣見風雲變幻的朝廷大員,所以不露聲色地指了指自己旁邊的座位,徐徐說道:“來,玄奘法師。坐,先坐下吧。”

玄奘不亢不卑地落座,對為他端來茶水的行者輕輕道了一聲謝謝。

鄭元璹又喝了一口茶水,然後才開口問道:“法師仙鄉何處?今年貴庚了?”

“敝鄉乃洛陽緱氏。學僧今年二十七歲。”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僧人,受戒不過數年時間,如何能博得如此大名?怕是浪得虛名吧!鄭元璹心中這樣想,但嘴裏依然說:“聽說法師博覽群經,橫洞百家,於佛理很有見地。”

“不敢。”玄奘欠欠身子,謙卑地說道,“學僧自知才疏學淺,所以這些年隻是求師訪道,遊學而已。”

鄭元璹出於一般習慣,不經意地隨口問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參謁過哪些高僧?”

“學僧十歲離俗,自幼在洛陽淨土寺跟隨慧景法師、嚴法師學習《涅槃經》(①即《大般涅槃經》,佛教經典之一,共四十卷。)和《攝論》(②即《攝大乘論》,佛教經典之一,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主要論著。)。隋朝失鹿後,學僧跟隨兄長長捷法師入川,從學於明空、寶暹、道基、誌振等名家。受具足戒後,學僧東出巴蜀,遊曆荊州、揚州、蘇州,參謁東吳碩德智琰。兩年前,學僧輾轉北上趙州、南下相州,跟隨道深、慧休兩位大師參學一年多時間。玄奘知道京城高僧薈萃,因而於去年年底來到長安,遊學於道嶽、法常、僧辯等名師門下,飽嚐醍醐,遍飲甘露。”這一番話,說得原本將信將疑的鄭元璹心潮澎湃,不禁為之動容。他粗略地計算了一下,僅玄奘正式從學過的師父,就有十三位之多,而且他們都是全國最頂尖的高僧,在各自的領域卓有建樹,高拔時輩。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玄奘所學涉及了涅槃、攝論、毗曇(①即阿毗達磨,一種闡發佛教教義理論的體裁。)、成實(②《成實論》是佛教論典之一。研習和弘揚《成實論》的,稱為成實學派。)、俱舍等學科門類,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佛教義學。難怪他能在高僧雲集的長安一枝獨秀,脫穎而出——原來師出名門,自然見地不凡。

鄭元璹讚歎道:“法師雲水天涯,遍訪名師,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可喜可賀,可敬可佩。”玄奘

趕緊搖著手說:“慚愧、慚愧,在鄭大人麵前,玄奘如同流螢之火,怎可與日月比明?您老人家足跡遍天下,征程九萬裏。玄奘一直敬佩得很,隻是無緣受教。”

鄭元璹春風滿麵,微微一笑,捋著胡須說:“法師乃是方外之人,也知道這些塵俗之事?”玄奘

挺腰端坐,神色肅然,朗聲說道:“大人為國犯險,五次出使突厥,每一次都如同在刀尖上遊走。而且還曾被突厥扣留多時,幾乎命喪異邦!但您卻總能奇跡般地化險為夷,不辱使命。因而,被高祖皇帝譽為當代蘇武、張騫。玄奘雖然身為佛門中人,也為大唐有您這樣的忠臣良將而自豪。尤其是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叛軍劉黑闥死灰複燃,再次舉兵南下。同時,東突厥頡利可汗也親率數十萬鐵騎,大舉入侵。大唐腹背受敵,危如累卵。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您再次赴湯蹈火,前往突厥頡利可汗的大營,大義凜然,言明利害,終於說服可汗退兵。可謂一人之力,勝過百萬雄師……”回想起數年前那段驚險萬分的曆史風雲,鄭元璹依然豪氣幹雲。他不禁站立起來,仰天長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