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六祖佛法廣大無邊處處都是道場(1 / 2)

不知什麼時候,寶林寺來了一個奇怪而又有幾分神秘的老年僧人。他的臉上有著許多傷疤,再加上多年歲月的烙印,顯得有些扭曲,有些變形。他整天沉默寡言,從不與人接觸;他不念經,不聽法,每天隻是扛著大掃帚,打掃著寶林寺門前那一段長長的道路。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三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掃路。偶然一抬頭,他驚奇地發現,十多輛雕龍畫鳳的皇家禦用馬車在駿馬侍衛的保護下,浩浩蕩蕩向寶林寺開來。許是因為自己的相貌醜陋吧,他悄悄隱沒在路邊的樹叢。

不用說,這一列曾經出現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的皇家車隊,是來迎接慧能大師晉京的。

早已接到地方官員飛騎通報的六祖慧能,率領著他晚年的十大弟子:法海、法達、誌誠、誌徹、誌道、智常、智通、法珍、法如、神會,恭候在寶林寺山門前。寺裏的兩序大眾,亦按照僧臘沿兩側排班,準備迎接皇帝詔書的到來。

“來了,來了!你們看!師父,您快看!”年僅18歲的神會眼尖,老遠便發現了車隊的影子,興奮地指著遠方喊叫。

慧能並沒有順著他的手指眺望,而是若有所思地打量著寺前一塵不染的道路。

皇家車隊走到寶林寺山門前,則天皇帝最信任的內侍薛簡率領十數位宮人下車,與慧能等寒暄了一番後,被請進了寺內客堂。那裏,已經擺好了迎接聖旨的香案。

一位宮人在客堂門口宣道:“聖旨到!”薛簡鄭重其事地展開黃緞聖旨,說道:“韶州曲江寶林寺方丈慧能接旨。”慧能帶著十位弟子剛要跪下聽旨,薛簡又小聲說道:“皇上口諭,慧能大師乃方外之人,不必行世俗之禮。”慧能道:“謝皇上體恤。”薛簡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窮一乘。二師推讓雲,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弛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欽此!”

聖旨之外,還有則天皇帝親手所寫的一封詔書:

朕虔誠慕道,渴仰禪門,召諸州名山禪師,集內道場供養,安、秀二德,最為僧首。朕每諮求,再推南方有能禪師,密受忍大師記,傳達摩衣缽,以為法信,頓悟上乘,明見佛性。今居韶州曹溪山,示悟眾生,即心是佛。朕聞如來以心傳心,囑咐迦葉,迦葉輾轉相傳,至於達摩。教被東土,代代相傳,至今不絕。師既稟承有依,可往京城施化,緇俗依舊,天人瞻仰。故遣中使薛簡迎師,願早降至。神龍元年正月十五下。

慧能聽完聖旨與詔書,說:“薛公公一路車馬勞頓,先請到客房安歇片刻,貧僧再與諸位洗塵。”薛簡說:“有勞大師。”慧能微笑著說:“客氣、客氣。請!”慧能陪同薛簡等宮人走出客堂,來到客房。等薛簡歇息片刻後,慧能與他分賓主而坐。慧能端杯請茶,說:“公公何日離京?一路辛苦。”

薛簡回答:“因皇上盼師若渴,弟子於皇帝頒詔的上元日(正月十五)當天便駛離京城。從中原到江漢,從江漢到嶺南,一路快馬加鞭,不敢懈怠。請大師稍事準備,不日晉京吧。”

慧能說:“貧僧年事已高,平時身體一直欠安。京師路途迢迢,加上生活、氣候有所不同,衰年難以適應。請先生稟過朝廷,感激皇恩,恕我不去之罪。”

薛簡誠懇地說道:“大師,你且莫推辭。你有所不知,當今皇上誠信佛教,對得道高僧更是崇禮有加。神秀大師晉京之時,則天皇帝持賜他乘轎上殿,並且親自行跪拜之禮,可以說隆重之極。您若奉詔法駕上京,必將深得虔敬,天恩浩蕩,威攝四方。”

慧能說:“出家之人,視榮華富貴為過眼煙雲;至於虛名,更是鏡花水月,不去招惹那煩惱也罷!”

薛簡見慧能無動於衷,哀求說:“請不到大師,弟子無法向皇上交差!所以,求大師您看在薛簡千裏奔波的誠意上,權當到京一遊吧。”

慧能說:“貧僧實在年老體弱,不勝遙途,請公公見諒。再說,貧僧乃一介山野草民,難登大雅之堂;而且相貌醜陋,話語土俗,倘若貿然晉京入宮,朝中官吏、京師居民,因我形容猥瑣,會產生輕視佛法的念頭。何況,早在我離開黃梅之時,我的師父弘忍大師就反複囑咐我,一生不可離開山林而居於鬧市。師命難違,想來皇帝陛下亦能理解。”

慧能的這番推心置腹、誠懇真切的話語,薛簡覺得不無道理。在京城,他見識過神秀大師的風采。那神秀,身材高挑,相貌周正,龐眉秀目,威德堂堂。其行也,如行雲流水,其止也,似蒼鬆臨風。信眾遠遠看見,便被他的仙風鶴形所攝受,幾乎是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頂禮膜拜。而眼前的慧能,身體瘦弱矮小,容貌帶有顯著的南方土著特點,而且腿腳有些不利索。這樣一位其貌不揚的人,很難與禪宗六祖、嶺南活佛的形象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