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神秀進京為武則天講法(1 / 3)

在當陽山,神秀大師正在禪床上打坐,忽然,一個好聽的童音急切地喊叫:“師父、師父!”是誌誠,是誌誠回來了麼?他急忙睜開眼睛,當然不是誌誠,誌誠現在已經是中年漢子了,如何還會發出幼稚的童聲!跑進方丈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沙彌。他緊張興奮得小臉紅撲撲的,好像熟透了的蘋果。

神秀大師一笑,替他擦拭著臉上的汗珠,說道:“有什麼事情啊?看你跑得滿頭大汗。”

小沙彌幹脆利索地說道:“聖神則天皇帝派來的欽差帶著聖旨到了!”神秀大師歎了一口氣說道:“唉——又是來迎請入宮講法的!皇上倒是篤信佛教,誠心誠意。山僧推辭了多次,她一直不死心。看來,這次是非去不可了。”

神秀大師從禪床上下來,準備去山門外迎接欽差。

一個中年禪僧一邊為師父披袈裟,一邊說道:“政佛一統,國之更興,道之更暢。師父,您就去京城吧。若再推辭,恐怕皇上會怪罪。”

小沙彌說:“師父,你到京城去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我。”

中年禪僧故意逗他:“師父是去給皇上說法的,你去幹什麼啊?”

小沙彌一本正經說道:“師父給現在的老皇帝傳授佛法,我去給將來的小皇帝講禪法。”

這句話,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然而,有誰知道,幾十年之後,這句話居然變成了現實。他,這個小沙彌,真的成了中國禪宗史上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物。

他,就是將來的神會禪師。

神會(公元684~758年)出生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一位姓高的大戶人家,因此他不用放牛,不用拾柴,小小年紀便跟隨著師長“之乎者也”地讀聖賢書,習舉子業,準備仕途有成,將來光宗耀祖。這小神會真夠神的,孔孟之書,過目不忘,詩詞歌賦,出口成章。教書先生麵對這個弟子,不知如何是好,便將自己都不甚了了的《老子》、《莊子》丟給了他。誰知,他不但啃得有滋有味,還咀嚼出了玄之又玄的哲理。於是乎,先生給他搬來了長達130卷的大部頭《後漢書》——這回,夠你個書蟲子啃了吧?

小神會沒有從厚重的曆史中讀到朝代興亡,而是從中發現了佛教。於是,他投襄陽國昌寺顥元法師,出家當了小和尚。有了深厚的儒學功底,他讀誦佛經自然易如反掌。

襄陽距離神秀大師住持的當陽玉泉寺不遠。在禪林,神秀大師的風采,猶如霞光在天,絢麗奪目;他的聲名,恰似仙鶴鳴於雲霄,聲震寰宇。自然而然,小神會對神秀大師仰慕如同日月。他便“得得”跑到了玉泉寺,投在神秀大師座下,參禪已經整整三年。

這一年,是武則天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神秀大師應皇家的詔請,要到京城洛陽弘揚禪法。小神會很想跟隨師父進京去看看熱鬧,神秀說:“神會啊,我一旦到了京城,每天的俗務都應接不暇,恐怕就沒有時間指導你修行了。所以……”

“是不是也要將我打發到遙遠偏僻的嶺南去?”小神會人小鬼大,早已猜透了神秀的心意。

“是啊,是啊,你小小年紀,應該效仿善財童子,遍參天下善知識,悟透生死玄關。而慧能大師,恰恰是你的大善知識。嶺南因為有了他,荒蕪之地,變成了人人向往的佛國。”

於是,滿心希冀的小神會北上不成,反而被師父神秀打發南下,到嶺南參訪慧能去了。

34年之後,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神會攜六祖慧能的頓悟禪法北上,在滑台(今河南滑縣)大雲寺召開無遮大會,正式向神秀大師所創建的北宗宣戰——不知神秀大師當初讓他南下之時,想到了沒有?

從荊州當陽,到廣東韶州,遙遙兩千餘裏,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說來,太過遙遠了。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雨淋日曬,坎坷路途將小神會的腳掌磨出了一層血泡。由於他行腳不停,所以舊的血泡尚未痊愈,新的又磨了出來……其疼痛,可想而知!一層又一層的血泡幹了之後,總算凝結成了一層死皮。然而,在跨越一道溝坎時,他用力一蹬,死皮深深裂開,鮮血噴流不止……

小神會無法穿鞋,便撕裂衣衫,將腳掌纏裹起來,一步一拐,一步一趔,一步步終於走到了曹溪,走進了寶林寺,走到了六祖慧能麵前。

慧能一看到這個不憚千山萬水前來求法的小沙彌,心生歡喜,笑著問道:“你遠道而來,一定很辛苦,你把根本帶來了嗎?如果帶來了,理應認識自己的主人公。你不妨說說看。”

神會年紀雖小,畢竟已在神秀大師座下參學了三年,知道慧能所說的根本,是指佛性,於是不加思索地說:“無住為本,見即是主。”

他的意思是說,自己以不執著任何現象為根本,能認識到這一點,就是佛性。然而,六祖慧眼如炬,早已洞悉到他心中並無證悟,隻不過是人雲亦雲、鸚鵡學舌而已。禪宗最忌諱販賣人家的話語。六祖慧能毫不留情地嗬斥他:“你這個小沙彌,說話怎麼這樣草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