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地他鄉,如何能弄到救命的藥錢,將母親從病魔手中拯救出來?如果可能,他情願析骨取髓,剖腹剜心,熬成一劑靈藥,換來母親的豁然痊愈。
不知為什麼,藥鋪掌櫃那張充滿諷刺意味的臉又浮現在他的腦海裏。“如何能還得起藥錢?難道讓我們將你賣掉不成?”掌櫃如是說。
對,賣身救母!
慧能從小就聽父親講過古代義女賣身葬父的故事,這時,他忽然萌生了自賣自身的念頭。於是,他來到了市場上,在自己頭上插了一根賣身象征的稻草!
熙熙攘攘的市場裏,有賣糧販布的,有賣驢賣馬的,也有殺豬宰羊的,雞鳴狗跳,吆喝喊叫,最熱鬧的地方,理所當然是販賣人口的地方——慧能的賣身現場。圍觀的人們裏三層、外三層,擠得水泄不通。
時逢大唐盛世,政通人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極少有賣兒賣女的現象,何況自己賣自己,更是聞所未聞。人群中悄然流傳著慧能母子如何從新州前來廣州投親靠友,恰逢親友亡故,母親不幸病倒,無錢醫治,生命垂危,被迫無奈,隻好賣身為奴……
一個九歲的孩子,卻要承擔如此不幸,怎不叫人心裏酸楚、潸然落淚呢?一位年輕媳婦眼圈紅紅的,默默走到慧能跟前,輕輕放下幾枚銅錢,悄然而去。於是,人們紛紛解囊,或者將一些銅錢塞到慧能手裏,或者放到他的跟前。一個老大娘囊中羞澀,就把自己準備換茶葉的一籃子雞蛋遞給了慧能,說是讓他給母親補補身子……慧能擺著手說:“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大娘大嬸,謝謝你們的好心好意。可是,我要自賣自身,而不是乞討,所以不能接受你們的施舍。我爹爹說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叔叔嬸嬸、姑姑伯伯……”
一位老大爺一邊幫著慧能將人們施舍的錢收攏起來,一邊說道:“孩子啊,你看看,這些錢是不是夠你娘抓藥啦?說不定你就不用賣身了呢。”
“是啊、是啊。”眾人附和著。
然而,數來數去,這些銅錢也不過相當於一兩銀子,距離十兩藥資,相去甚遠。
此時,一個白白胖胖的中年男子搖著折扇向人群走了過來。有相識者悄聲說:“哇,譚老板,真是譚老板!是越秀當鋪的譚老板。”於是,人們下意識地自動給他閃開了一條路。
譚老板旁若無人地踱著方步,慢慢悠悠走到慧能麵前,先是看了看他頭上插的草標,然後就如相小馬駒子似的,仔仔細細打量著慧能的渾身上下。
良久,他開口說道:“小家夥,我的越秀當鋪剛剛在韶州(今廣東韶關)開了一家分號,需要一個打雜的小廝,你能幹得了麼?”
“能,能!”慧能忙不迭地說:“沏茶端飯,打水掃地,鋪床疊被,我都能行。對了,我還能給您捶背、洗腳、提尿壺。”
譚老板點點頭,像是不經意地說:“你的身價要幾兩紋銀呀?”
“十兩。”
“什麼?十兩?”譚老板突然之間像是被釘子紮了腳板,猛然跳了起來:“小家夥,你是劫道啊?要知道,一匹身架周正的小馬駒子,也不過才值一兩多銀子!”
那個先前幫慧能的老大爺說:“可他是個人,怎麼能將他與牲口相比呢!”
譚老板毫不在意:“這年頭,一匹良馬十分難遇,兩條腿的人倒是有得是!”
他“刷”地一下合上折扇,對慧能說:“小家夥,八兩銀子行不行?不然的話,我可就走啦。”
慧能為難地說:“譚老板,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值十兩銀子。不過,藥鋪的掌櫃說,我娘的病沒有十兩銀子治不好,所以……”
“小家夥,你可知道,若論心黑手辣,除了劫道的,就是賣藥的,而且坑死人不償命。所以,藥鋪掌櫃是蒙你呢。”
“可是,明明知道挨蒙也沒辦法呀!有病,總得吃藥。譚老板,這樣行不行,你若是嫌十兩銀子太多,周圍這些好心的大爺、大媽剛才已經給我湊了一兩銀子,您就給我母親掏剩餘的九兩藥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