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秋的金風再次吹到南山別業的時候,金隆基和淑賢愛的果實即將成熟。為了保佑孩子能順利降生,同時護持自己的愛人平安,一天午後,金隆基親自前往南山生義寺,去請寺裏的高僧來做法事,念經加持。
生義寺位於金城南山的三花嶺之上,寺中供奉的一尊天然石彌勒十分靈驗。金隆基正在向石彌勒所在的山頂攀登時,忽然聽到一陣咿咿呀呀的歌聲:
天香雲飄逸,山嵐煮冰清。
明心飲禪露,性淨臥岩鬆。
梵音隨風飄,分身赴海東。
紅塵掛不住,九華複本明。
那邊崎嶇的山道上,走來一位腳穿草鞋、手拿禪杖、頭戴鬥笠、腰掛瓶缽的遊行僧。他走得行雲流水、分外灑脫;唱得旁若無人、無拘無束。金隆基既羨慕遊行僧的氣度,又覺得他的歌詞有些奇異,便上前打個問訊:“請問高僧,您從何處來?”
“我從何處來。”
“您到何處去?”
“我到何處去。”
“您……”
“我……”
金隆基冰雪聰明,知道這老僧是在用禪機點化自己,於是靈機一動,雙手合十深深鞠躬之後,說道:“弟子恭請大師到寒舍赴齋。”
那老僧哈哈一笑,說道:“世上哪有白吃的齋飯,你是讓我去給你做法事吧?”
老僧居然未卜先知,一語道破了金隆基的心機。他並沒讓金隆基尷尬,隨即說道:“也好,貧僧正要借機囑咐光目幾句。”
金隆基一怔:自己的家人、親戚中,並沒有叫“光目”的人呀。老僧也不解釋,自顧自地向南山別業方向走去。
佛教雖然傳入新羅較晚,但發展很快。真平王、善德女王、真德女王等國王都崇信佛教,於是,奉信佛教成為新羅王室、貴族的基本傳統。
金隆基也不例外,他將原來南山驛最大的一間廳堂,改造成了莊嚴佛堂,供奉未來之佛——彌勒世尊。據說,彌勒佛與南山緣分甚深,所以這一帶居民家中供奉的多是彌勒佛像。他將那位有些神秘的老僧請進別業佛堂。老僧見到佛堂裏供奉的彌勒像,既不跪下磕頭,也不上香禮拜,甚至都不曾合掌,就徑直走向蒲團,背對著佛像坐了下來。
見此情形,金隆基大惑不解,不禁問道:“大師,您是出家比丘,見了彌勒佛為何不拜?”
老僧回答說:“佛像自是佛像,和尚自是和尚;金鑄、泥塑、石刻,不是真佛模樣。”大約看到金隆基莫名其妙,老僧站起來,轉身麵對佛像,慰問似的說道:“教化難調剛強眾生辛苦嗎?開導度脫娑婆世界眾生,是我所希望的。爾在新羅,大興佛法。”
說完,老僧又閉目而坐。那模樣像是走了很遠很遠的山路,疲倦了,勞累了,需要安安靜靜地休息一會兒。因此,金隆基也就沒有催他馬上念經、做法事。
到了傍晚,金隆基再次來到佛堂,那老僧既沒有誦經念佛,也沒有敲打法器,依然端坐如故,也不知是入了禪定,還是入了夢鄉。金隆基搖晃了半天,也不曾將他喚醒。此時此刻,再到佛寺請其他高僧已經來不及了。金隆基無可奈何,隻好聽天由命,到別業後宅看望臨產的淑賢去了。
古代婦女生產,就是過鬼門關。尤其是頭一胎,骨盆裂開、韌帶撕裂的疼痛不說,往往因為難產大出血、羊水栓塞等病症而一命嗚呼。奇怪的是,臨產的淑賢不僅沒有絲毫痛苦的感覺,神態反而比平時更加平和,臉上泛著一種安詳、靜謐、尊貴、聖潔的光芒,似乎在等待著一個莊嚴而又神聖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