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逆經叛道的新羅國王子(1 / 2)

自古以來,朝鮮半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上,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古代,中國人一般將朝鮮半島親切地稱為“海東”。公元3世紀以後,海東興起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個王國,史稱“三國”。

新羅(古稱徐羅伐)位於半島東南部,北方與中國之間隔著高句麗,西邊與中國的海路又受阻於百濟。但是,三國之中,地理最為偏遠的新羅卻與中國最為友善。7世紀中葉,新羅開始效仿唐朝製度進行改革,國力迅速強盛。公元660年,新羅和唐朝聯軍滅百濟;八年之後,又是在唐朝大軍的強力支持下,新羅消滅了高句麗。幾百年來,三國之間征戰討伐,熾烈燃燒的戰火從未平息,而後朝鮮半島終於進入了統一、和平的新羅時代。這是海東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新羅都城金城①,經過二三十年的和平時光,至7世紀末葉更是空前繁榮:普通民眾安居樂業,充分享受著安定、祥和、富足的幸福時光;骨品②貴族則構成了和平之世的最大盛景,那些風流瀟灑的世家弟子,或者出入於壯觀華麗的宮殿會所,相悅以歌樂,或者縱馬馳騁於郊外原野,相娛以騎射……似乎金城所有的花花世界,都活躍著他們高貴而又美妙的風姿。

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當屬金隆基③。他是先王金政明之子、當今國王金理洪的胞弟,不但血統尊貴、地位顯赫,而且相貌俊俏、風流倜儻,詩、書、畫無一行不精,歌、舞、樂無一藝不能;其文學修養之深厚、藝術才華之廣博,可謂新羅第一人。然而,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金隆基雖然聰明絕頂,卻非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才:經世濟民之術,他一竅不通;王權軍事之要,則一塌糊塗。更要命的是,他胸無大誌,整日陶醉於吟風弄月之中,沉湎於舞榭歌台之上,肆意揮霍、浪費著他的絕代風華與寶貴生命。

古人雲:“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樣一位青年,自然不為朝中那些位高權重的人物所看好,也很難贏得那些夢想建功立業的熱血男兒的敬重,但他卻是全新羅所有姑娘的夢中情人。他的翩翩風度,他的灑脫率性,甚至他的輕佻、他的浮誇、他的冷淡,都讓那些妙齡少女不可救藥地迷戀。不知有多少家庭地位顯赫的貴族少女為了他發瘋發狂發癔症,失魂失眠失樂園……

奇人怪才,言行總是超出常人想象。金隆基對眾多真骨家庭出身的貴族公主視而不見,在他16歲時卻愛上了一位非骨品出身的姑娘。

新羅社會,實行的是骨品製。骨品,即世襲血統,貴族分為聖骨、真骨、頭骨、六頭品、五頭品、四頭品等六個等級。森嚴的骨品製不但決定了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受尊敬的程度,而且決定了其可擔任的最高官職,甚至還決定了其住所的大小。所以在新羅,若非骨品出身絕無仕途前程。為鞏固其特權地位,確保既有勢力,各骨品都自我封閉,互不通婚。隻有同等階級內的貴族,才會相互聯姻攀親,以通婚的手段達成政治聯盟。當然,骨品和非骨品更不可通婚。

或敢為天下先,或鬼迷了心竅,天曉得究竟為什麼,貴為王爺的金隆基居然不顧骨品壁壘,忘情地追求一位平民家庭的姑娘。

金城南山,由金五峰和高位峰兩座巍然聳立的高峰以及四十多個山巒組成,岩石千奇百怪,山穀千變萬化,溪流百轉千回。這裏不但風光秀麗,而且是新羅的發祥地,開國國王樸赫居世就出生在西邊山腳下一個名曰“蘿井”的小院裏。古往今來,新羅人一直視南山為聖山:這裏擁有130多座寺廟,眾多貴族青年在這裏出家為僧。每年三月三日與九月九日,國王必須親自到山上備茶具,向彌勒世尊供茶。

南山還是“仙界”人物——花郎的大本營。真興王三十七年(公元576年),新羅貴族青年在這裏創建了“花郎道”。花郎道,亦稱風月道、風流道,是新羅貴族青少年的組織。其首領“花郎”,由風度翩翩、學識卓越且有德行的貴族男子擔任。整個花郎組織的總首領,則稱為“國仙”。在風姿俊美、能歌善舞、學養深厚的花郎帶領下,教之以孝悌忠信,訓之以騎射武藝,相磨以道義,相悅以歌樂,磨煉意誌,錘鍛品質。賢佐忠臣,從此而秀;良將勇卒,由是而生。可以說,因為有了大大小小的花郎組織源源不斷地培養大批傑出人才,新羅才得以空前強盛,進而完成統一朝鮮半島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