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士”的青春(1)(1 / 2)

【歡迎來米花在線書庫看書,我們竭力為您推薦精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我們的努力更新在於您的熱情參與】

什麼樣的歲月會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濃濃的痕跡?

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歲月。

什麼樣的故事會在人至晚年時深深地縈繞夢鄉?

人們會說,是青春的故事。

青春的歲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為每一個有誌青年,在這段歲月中,無不信心百倍,壯懷激烈,一覽無餘地展露著生命的蓬勃活力。

青春的故事所以縈繞夢鄉,是因為每一個有誌青年,在這些故事裏,預示著人生價值的不可限量,而整個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為裏若隱若現地藏伏著序幕。

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師範學校二年級學生毛澤東,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他根據“毛澤東”三個字的繁體筆畫數,用“二十八畫生”的名字,在長沙一些學校貼了個好幾百字的《征友啟事》。

啟事結尾化用《詩經》裏的話說:“願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意思是鳥兒鳴叫著以尋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樣呼籲,請兄弟們來幫助我。

結果隻來了三個願意和他交朋友的人,其中一個,是當時在長沙長郡中學讀書的羅章龍。

羅章龍也給自己起了一個氣概不凡的名字,叫“縱宇一郎”。

“二十八畫生”和“縱宇一郎”在湖南省圖書館相約見麵。

暢談三個小時,雙方以風流自詡。一種流脈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們牽在了一起。

興奮不已的羅章龍當天晚上寫了一首詩:“策喜長沙賦,騷懷楚屈平。風流期共賞,同證此時情。”

“長沙賦”,說的是漢代賈誼在當長沙王太傅時寫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創作出《離騷》這部千古絕唱的屈原。

春秋戰國時,湖南屬於楚國。曆史上許許多多的文人騷客和愛國誌士,都曾把他們的思想、情感、才華拋灑在這片土地上。

屈原、賈誼、李白、杜甫、範仲淹、辛棄疾、王夫之,他們的人格精神,融入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

近代更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譚嗣同、陳天華、黃興、蔡鍔、宋教仁,以至中國的近現代史如果缺了湘人,幾乎不可想象。

在流浪行吟中,縱身跳入湖南汨羅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愛國主義、高風亮節的人格風範、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懷,成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

毛澤東剛上師範時,有一本聽課筆記。一共46頁,而前麵的11頁,都是用魏碑字體工工整整抄寫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毛澤東還把《離騷》的內容,分段提要,寫成了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