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人們還驚奇地發現,鯨是沒有聲帶的,那它為什麼能發出聲來呢?這也是一個至今沒有解開的謎。
動物與人的語言交流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與動物的語言溝通不是沒有可能的。現在,動物學家在這方麵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位名叫艾倫的美國心理學家,對一隻年齡為13個月的非洲鸚鵡進行了一年的訓練。這隻鸚鵡不僅能吹莫紮特的樂曲,說類似“別笑我”的話,而且還能辨別顏色,說出80多個它喜歡的東西的名稱,並且會用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
1989年,在墨西哥的一家教堂裏,牧師正在為一對新人主持婚禮。就在新郎、新娘宣讀誓詞時,牧師的寵物——鸚鵡,卻搶先一字不漏地念了出來。從此,這座教堂就增加了鸚鵡代人讀結婚誓詞的儀式。
如果說鸚鵡能流利地說出人的語言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狗、象、海豹等動物也能講人話,就實在是個奇跡。下麵就是一些科學家創造的奇跡。
在日本,一位名叫藤原邦子的女子,訓練了一隻8歲的雜交狗。這隻狗在她的訓練下,能說一些簡單的話。每天清晨,這隻狗都會主動地向主人問好,如:“歐哈喲,高紮一麻斯!”(早晨好);當主人上班時,它又說:“撒喲那拉!”(再見);到了晚上,它又會說“昆邦哇”(晚上好)來迎接它的主人。
在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動物園裏,有一隻從小被人養大的象巴蒂爾,它也被訓練得能說一些簡單的話,但它說的都跟自己有關,比如“巴蒂爾是好樣的”“水”“你給象喝水了嗎”等。
在美國波士頓市的水族館裏,有一頭會說話的海豹吸引了許多遊客。它能夠對觀眾說“你好”,還會說“請你離開”等。
在世界各地,還有一些通曉動物語言的人。巴西有一個叫弗朗西斯的小男孩就懂得動物的語言。這是一個性格孤僻、早熟的孩子,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跟各種動物打交道,他能將團團圍住客人的蜜蜂帶回蜂房,甚至還能鑽進獅子籠裏跟它說悄悄話。
巴西的一些心理學家曾訪問過他,並親眼看過他的表演,但對他的“能力”無法做出解釋。
但是,仍有許多學者認為,人與動物的語言溝通根本沒有可能,因為動物說話隻不過是機械的模仿,它們根本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意,加上聲帶結構的不同,有許多基本發音它們無法模仿。
也有許多科學家對人與動物進行語言溝通抱有很大的希望,努力地做著各種實驗。他們認為,有些動物不僅能講人語,還能聽懂人說話的內容,它們能夠像人一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改變自己的環境,達到與人溝通的目的。
訓練鸚鵡的艾倫女士認為,鸚鵡能用學會的語言向人們提要求,這表明鸚鵡至少已在某種程度上懂得了人話的含意,掌握了詞彙所表示的概念。
美國亞特蘭大市莫瑞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曾做了一項令人驚歎的動物語言實驗。他們設計製造出了一種電腦控製係統,作為人類與猿類之間完全客觀的媒介。黑猩猩蓮娜在2歲時,被送進實驗室熟悉電腦控製係統的鍵盤。
它很快就知道了什麼符號會使什麼事情發生,並可以熟練地運用機器來提出問題,索取東西。它的非凡的語言能力完全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看來,人與動物的語言溝通指日可待。
土撥鼠的語言
乍看上去土撥鼠膽小如鼠,外觀上也與普通的地鬆鼠沒什麼兩樣,但最新研究表明,土撥鼠竟是自然界最“健談”的生物之一!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23日報道,生物學家日前發現,這類擅長挖掘的齧齒動物有著動物王國裏最高級、最精致的語言係統,可以說其發達程度僅次於人類。
這項研究成果讓不少野生動物專家感到意外,因為人們一直以為人類的“近親”靈長類或者諸如海豚那樣的聰明的哺乳動物可能是僅次於人類的“大話王”。
然而,來自美國北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生物學家斯洛博奇科夫教授指出,土撥鼠所發出的短促而尖厲的咆哮是含意豐富的。他最初是在研究其報警信號的時候發現了土撥鼠的這項通訊本領的。
作為群居動物,一群浩浩蕩蕩的土撥鼠大軍往往會占據北美草原上數百英畝的地盤。一旦領土受到外界侵犯時,它們就會大聲發出報警信號以提示同伴威脅出現。
斯洛博奇科夫教授介紹說,這些大聲地咆哮實際上就是土撥鼠所獨有的語言。這套複雜的語言通訊係統是由具有不同意義的音調構成的,能夠詳細說明潛在掠食者的大小、顏色、所在方向,甚至行駛的速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