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戀中的青年男女,一句話、一個手勢,甚至一個眼神,往往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可是在廣闊無際的自然界,那些纖小的昆蟲是怎樣尋求配偶、怎樣傾訴衷情的呢?這你不必替它們擔心,昆蟲自有“求愛術”。
夜幕低垂的鄉村郊野,流螢飛舞,發出美麗的光彩,有淡黃的,有淺藍的,也有橘紅的。人們熟悉的螢火蟲就是通過這種閃光的“語言”,來尋找配偶,表達愛情的。
在螢火蟲的腹部末端藏著一個手電筒似的發光器,由透明層、發光層和反射層組成。透明層在發光層之前,就像手電筒上的玻璃麵;反射層在發光層之後,相當於反射鏡;發光層內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等發光物質。
當氧氣沿蟲體的呼吸氣管進入發光細胞後,在熒光酶的催化下,熒光素與氧氣就發生了一種複雜的化學反應,這個反應過程所產生的能量,以一種缺乏紅外線的“冷光”——熒光的形式,通過透明層反射出來。螢火蟲的呼吸節奏,控製了對發光細胞的氧氣供應量,使尾巴上的“活燈籠”,形成了忽明忽暗的“閃光語言”。
一般來說,雄螢飛翔能力強,雌螢軀體肥胖、動作不便,翅膀也不如雄螢發達,有的甚至退化了,隻能在草叢中爬行。
夜色降臨,雌螢從隱蔽所爬上高高的草葉,發出熒光招引雄螢。科學家們發現,雌螢往往比雄螢所發出的熒光亮數十倍,而雄螢的視力卻是雌螢所望塵莫及的。
如英國的提燈螢,雌螢的複眼隻有300隻左右的小眼,而雄螢的小眼至少有2000隻。當然,每種螢火蟲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求愛信號,以避免找錯對象。由於各種螢火蟲所含的熒光素和熒光酶不盡相同,所以發出的光色也豐富多彩。可是,產於北美洲的一些雌螢,它們的熒光並沒有顏色的區別,而雄螢火蟲卻能識別自己所追求的情侶,這全靠了閃光頻率的差異。
菲律賓民答娜峨島上的螢火蟲,常數以千計以相同的節律一同閃光,因而能招引遠處更多的異性。
在螢火蟲的求愛中,也會出現“悲劇”。美國有一種雌螢,能模仿另一種與它貌似的雌螢的閃光,被引誘的雄螢一旦與它相會,就會被它吞食,成為美餐。
除了螢火蟲具有這種“閃光語言”外,有些蛾類也有類似的“閃光語言”。
如有種雌飛蛾能放射出人眼看不見的紅外線,使自己胸部的溫度較周圍環境高出10℃左右。雄蛾憑著頭上兩根天線般的觸角在冷冷的夜空中,搜尋這些不尋常的“熱點”,能從5千米外趕來,向雌蛾求婚。
優美的歌聲。在昆蟲王國中,有不少雄性公民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情歌”,以贏得雌蟲的愛情。雄蟲們演唱的方式五花八門,蚱蜢用後腿摩擦發聲、蟋蟀用翅膀相互摩擦發聲、蟬用腹下薄膜發聲、蝗蟲用腿摩擦緊繃著的翅膀發聲。
昆蟲鳴聲的機製可分為兩大類:摩擦發聲和振動發聲。
蟋蟀是靠翅膀互相摩擦而發聲。在蟋蟀上翅基部的下表麵,有一條帶齒的橫脈,形似小銼而被稱為“音銼”;下翅的上表麵,恰巧在音銼的下方,長著一種尖尖的“摩擦緣”。當兩翅升起抖動時,引起摩擦緣摩擦音銼,於是產生出清亮的聲音,使雌蟋蟀循聲而來。
一般雄蟋蟀的鳴聲可以吸引10米以內的雌蟋蟀。歐洲有一種雄蟋蟀所發出的聲波竟能傳出近兩千米。
人們對雌蚊振翅發出的尖嘯聲向來感到厭煩,但這種聲音對雄蚊來說,卻是一種親切的呼喚,它能把雄蚊引誘至雌蚊身邊。
而未成熟的雌蚊發出另一種音調的振翅聲,這種音調對雄蚊則毫無吸引力。用振翅發聲來尋求配偶在蠅類中很普遍。
蟬也是昆蟲世界出色的歌手,而隻有雄蟬才會唱歌。蟬的發聲器生在腹部第一節兩側,是兩片有皺褶且有彈性的薄膜,叫“聲鼓”,它與裏麵能迅速收縮的“聲肌”相連接,外麵還有起保護作用的蓋板,叫“複瓣”,複瓣與聲鼓之間有一空腔,能起共鳴作用。因此,蟬的鳴聲聽起來顯得特別集中、洪亮,它短短的一生中,就是用這種“歌喉”不知疲倦地唱著情歌,尋求它的伴侶。最近,一些科學家利用先進的聲音攝譜儀研究了北美蟬的鳴聲,這種儀器可以把聲音信號轉化為圖像,從而有助於對聲音進行精確的測量和分析。經研究發現,北美蟬能用不同的聲調唱出兩支不同的歌,一支是為了平時招引同伴,另一支是在求愛時對雌蟬唱的情歌。
隨著雄蟬動聽的情歌,一生沉默不語的雌蟬會被招引過來,與雄蟬停歇在同一樹枝上,如果兩廂情願,情投意合,就結為恩愛夫妻。
昆蟲的情歌,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單調無味。事實上,它們的歌聲也有抑有揚,富有情感。比如有種生息在美國南方各州的綠色小昆蟲,雄蟲在求偶的時候,會唱出三部曲:一是尋友歌,類似蛙叫而有節奏;二是約會歌,短促而顫抖;三是婚禮進行曲,類似狗的哼鼻聲。有些雌蟲也會唱著這三部曲,主動向雄蟲求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