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節 深入鬥爭(2 / 3)

剿匪首先在於情報工作的準確性。剿匪指揮部的情報獲取是通過幾個渠道同時開展的,首先是事先社工部從各村聯絡員和縣衙裏獲得的基本情報;其次是當地的鄉勇、百姓提供的――自從一戰殲滅了黨那門匪夥,收效顯著之後,原本對剿匪態度並不熱心的各村都積極的提供起情報來,有鄉勇的村子還紛紛提出原意為剿匪支隊提供向導,派勇協助作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情報委員會派出的“探子”,以小商小販的形象走村串巷,搜集情報。剿匪支隊中的特偵隊員也會時常脫離大部隊進行野戰偵察。

但是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土匪不是笨蛋,也會采用騷擾戰術,出其不意的攻擊村子進行燒殺搶掠,不但可以撈一票,還能把剿匪支隊調動的疲於奔命。因此,剿匪指揮部定下的基調是:“進入一個區域,清理一個區域,鞏固一個區域。”

除了杜雯負責的十三村工作隊之外,執委會還另外組織了幾支類似的工作隊。一旦剿匪支隊將本區活躍的土匪殲滅或者驅逐,工作隊馬上進入這一區域:剿匪指揮部在清剿區內選擇地理位置適中的村落派駐一個工作隊。配有2瓦電台和若幹警衛兵力。清剿區內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到的情報資料,統一由電台彙報給臨高的剿匪指揮部,由指揮部綜合分析之後再根據目前各支隊的位置和執行任務情況調動兵力。這樣一來土匪的每個新動向,最長不會超過6小時,最短隻要半小時就能讓剿匪指揮部知道。部隊的反應速度非常的靈敏。

除了盡快恢複秩序之外,工作隊還在各個村落幫助設立自衛組織。沒有土圍的各村開始修建簡單的土圍――暫時修不起土圍的,至少要修一道竹木的籬笆。規定了各村之間的聯絡信號,一村遇到襲的時候,夜裏舉火,白天點煙鳴鑼,領近各村就發動丁壯出救。新組建起來的鄉勇沒有兵器,工作隊就教當地人用削製竹槍,在尿中泡,再用火烤幹,製成堅固耐用的武器――這個時空的日本農民能夠用它來對抗武士,大明農民也能夠用來對付土匪。

工作隊的警衛分隊就負責每天操練這些臨時組建起來的鄉勇,使他們熟悉手裏的武器。能夠根據鑼聲進退、排成隊列。

忻那日覺得自己快要死了,自從他因為去見相好的僥幸的從剿匪支隊的突襲中跑出一條命之後,他帶著幾個逃出來的弟兄馬上到了另外一股匪夥中去了。憑著叁寸不爛之舌和黨那門手下四大金剛的資曆,居然又混到了一個頭目的位置。

不過,這個頭目現在很不好做。在剿匪支隊的不斷打擊下,幾乎沒有一天匪夥不在轉移,過去他們走到哪裏吃到哪裏,沒有鄉勇土圍的村子,簡直就是放在案板上的肉一樣。進村就是殺豬宰雞,酒醉飯飽之後女人隨便睡。就算有鄉勇的村落,過門的時候大首領喊一聲,寨子裏至少也得支應一頓飯打發他們走。

現在這樣的村落已經越來越少了,有土圍的村落會毫不客氣的給他們一頓火銃,沒有土圍的村落則到處派哨,一見土匪來就敲鑼,各個村落的丁壯都會來,雖然這些泥腿子農民過去一聽“土匪”兩個字就會嚇得失魂落魄,但是此時手裏有了家夥,又有“髡賊”幫他們撐腰,打起來雖然沒什麼章法,但是凶狠異常,落到他們手裏比落到剿匪隊裏還要慘――俘虜被大卸八塊的事情時有發生。

每天都在逃亡的路上,失掉了當地村民的供給,匪夥難得才能搞到糧食,甚至連舉火做飯都成了奢侈的事情――因為煙火往往會引來附近的農民。髡賊們許下了一顆土匪腦袋給一百“大斤”穀子的賞格,武裝起來的農民把追殺土匪當成了賺錢的門路。甚至為了爭奪腦袋和屍體還爆發過兩個村之間的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