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節 深入鬥爭
隨著黨那門和他手下三大金剛以及一批小頭目的腦袋被掛在縣城門口,臨高的剿匪工作全麵鋪開了。
剿匪是一種需要長期性投入的作戰行動。土匪在大多數時候都占著天時地利的優勢,有時候還有人和,不管是真正的“和”還是威逼的“和”。出動大部隊即沒有效果也消耗太大,從一開始,總參謀部就定下了以精悍堅強的小分隊為主,既能偵察又能打,邊偵察邊打,利用穿越集團在聯絡、機動性和偵察能力上的優勢來抵消土匪的優勢。
為此特別組建的剿匪支隊,每個支隊不超過一百名士兵,包括步兵、狙擊手、偵察兵和工兵。隻有在需要攻堅的戰鬥中才臨時加強炮兵。每個支隊由二三名穿越者軍官指揮,一般從特偵隊中選拔。每個支隊攜帶一部2瓦電台和若幹信鴿用來保持聯係。除了標準的米尼步槍之外,剿匪支隊還裝備了大量手持式霰彈炮和擲彈筒,用來作為火力支援用。
支隊的戰士從各個連隊抽調,采用輪戰的方式。抽調的士兵即包括老兵也包括新兵。馬千矚要求如果可能:所有的士兵都要參加一次剿匪支隊。
黃熊作為有經驗的軍官,第一批選入了剿匪支隊,同期成立了五個支隊。同時在相鄰的地區展開清剿活動。
清剿活動是毫無規律的。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一旦接到命令就要出發。甚至連去的地方都不知道,隻有那些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的“特偵兵”才知道――黃熊在遼東待過,知道所謂的特偵兵就是澳洲人的“夜不收”――他們顯然比大明的同行高明得多,即使在漆黑不見五指的黑夜裏也能準確的把部隊帶到地方,從來不會迷路。
多年之後,黃熊記憶中的剿匪戰鬥,很少有擺開陣勢的堂堂之戰,甚至連攻堅山寨土圍的戰鬥都少之又少。大部分戰鬥發生在黎明、傍晚和午夜。支隊突然襲擊正在睡夢中的土匪們,多數人甚至來不及反應就會被殺死。
有時候戰鬥會由二到三個支隊合力進行。黃熊見識到了澳洲人不靠任何計謀,隻是憑借著手表、地圖、羅盤和無線電配合起來的戰術,再複雜再困難的多部隊協調對他們來說都是輕而易舉。
戰鬥是無情的,對待已經潰逃的敵人也毫不留情,一旦咬住對手,支隊就會整日整夜的追逐敵人。不給敵人任何的喘息機會就是支隊的指揮官的戰術。
黃熊從來不知道人能夠有這樣大的潛力,可以邊走邊吃幹糧喝水,徹夜的在山裏行軍,天亮就投入戰鬥。
追擊中的士兵雖然長途跋涉,體能消耗極大。但是他們食用的是專門配給的草地九號高熱量幹糧,用豬油炒熟的麵粉裏不但加入了人體必須的鹽份,還添加了魚粉、幹果、糖和幹菜。雖然口味不佳,但是每天可為士兵提供4500大卡以上的熱量和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
這種用紙盒包裝的壓縮餅幹,即可以配著水邊走邊吃,也可以在短暫的休息時間裏煮成更容易下咽的麵糊。這使得士兵們在高強度的剿匪運動戰中能夠長時間的保持充足的體力和健康。相比之下,在逃亡道路上很難得到糧食,即使得到了糧食也經常來不及做熟就又要踏上逃亡路程的土匪上過著半饑半飽的日子,二三天的追擊戰之後身體就垮了。
即使自詡為對道路再熟悉的土匪也往往無法逃脫這樣堅韌冷血的追擊――不管是官軍還是鄉勇,打勝了就會收兵――在沒有被擊敗之前就失去了意誌。在追擊戰中,黃熊不止一次的看到過被饑餓、疲勞和恐怖折磨的崩潰的土匪癱倒在路上,任由追兵隨意的砍殺。
黃熊始終沒搞清楚,“首長”們是如何知道土匪們的巢穴和宿營地的,如何在晚間找到土匪行動的路線。他隻是按照“首長”們的命令,率領著士兵在山林、在河畔、在海邊,在荒墳野地,在集鎮村落,與土匪交戰,包圍、殲滅、擊潰、追擊,無休止的進行戰鬥,毫不留情――士兵們都知道,一旦落入土匪手中,他們就會被以最殘忍的方式殺死。士兵們在這樣的戰鬥中很快就成長起來,能夠生存下來的人會變得足夠堅毅果敢和凶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