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離】
○初魯遭亡新之際,苗胄析離,始定茲者,從叔陽以來。(梁相孔耽神祠碑)
【衍蔓】
○呂君諸辟,幹祿於天,令裕衍蔓,永流無窮。(濟陰太守孟鬱脩堯廟碑)
【禱祈】
○每國縣水旱,及民疾病,禱祈輒應時有報。(無極山碑)
【育生】
○弟君(宣),密靖內侍,報怨禁中,徙隴西上邽,育生充國,字翁孫,該於威謀,為漢名將。(趙寬碑)
【濟康】
○初據百裏,顯顯令聞,濟康下民。(衛尉衡方碑)
其他還有:墮廢(殽阬君神祠碑)、畜積(梁相孔耽神祠碑)、合會(稾長蔡湛頌)、並兼(益州太守高眹脩周公禮殿記)、死生(老子銘)、仰瞻(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虧盈(老子銘)、還歸(青衣尉趙孟麟羊竇道碑)、埋掩(楚相孫叔敖碑)、畏敬(張公神碑)、怨讟(三公山碑)、附親(三公山碑)、禱祈(無極山碑)、傳宣(郎中鄭固碑)、呼招(故民吳仲山碑)、空虧(故民吳仲山碑)、還返(堂邑令費鳳碑)、叫號(司隸從事郭究碑)、吟呻(平輿令薛君碑)、馳驅(南安長王君子鄉道碑)、範防(黽池五瑞畫像)、會朝(嵩高山開母廟石闕銘)、布宣(李翊夫人碑)、歎傷(外黃令高彪碑)、敘紀(巴郡太守張納碑)、括統(吉成侯州輔碑)等。
《碑刻》中的同素異序現象,表現出如下特點:
首先,從統計資料看,《碑刻》共有異序詞183個,其中名詞最多,有77個,佔40.8%;形容詞次之,有60個,佔32.5%;動詞最少,有46個,佔25.4%。這跟同時期的《論衡》的使用情況有點相反:動詞最多,有88個,佔47.8%。名次最少,有41個。佔22.3%。衹有形容詞的使用在兩種語料中均居第二位,且比例大致相當,《論衡》中的形容詞有55個,佔29.9%(據程湘清《〈論衡〉複音詞研究》第132頁,《兩漢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二者使用的差異可能和語言材料所涉範圍的寬窄有關。
在183個異序詞中,XY、YX同時在《碑刻》中使用的雙向型同素異序詞有96個,佔51.9%,衹有YX的單向型異序詞有87個,佔40%。這和《論衡》的使用情況差不多,都是雙向型佔多數。這恰好說明了聯合式複音詞詞序在其形成初期的不穩定性,在其組合之初,還處在凝固選擇的過渡階段,兩個語素的組合還比較自由鬆散,表現出漢語詞彙從單音詞向複音詞過渡的痕跡。
其次,從雙向型異序詞異序後詞義是否改變來看,《碑刻》中絕大多數的異序詞意義沒有改變,詞性也沒有變化,說明它們是同一個詞。詞義發生了變化而詞性未變的有1例,即“義理”(外黃令高彪碑)指道理,而“理義”(竹邑侯相張壽碑)則指社會道德規範、行事準則。詞義和詞性均發生了變化的1例,即“傳紀”(太尉陳球後碑),名詞,指史傳;而“紀傳”(魯相韓勑造孔廟禮器碑)是動詞,流傳的意思。
最後,從異序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流傳情況來看,雙向型異序詞中絕大多數都消失了一個,衹保留了一個為社會群體所接受;雙方流傳至今的僅見[語言、言語]和[義理、理義]兩組,但其中有的詞義或詞性發生了變化,如現代漢語中的“語言”衹作名詞用。單向型異序詞流傳下來的幾乎沒有,即使流傳下來了也衹在方言口語中使用。無論是雙向型還是單向型,最後在現代漢語中基本上都以XY的形式保存下來。
二、聯合式複音詞的特點
1.形態結構的多樣化
《碑刻》中聯合式複音詞數量多,其形式類型也呈現多樣性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麵:從詞性的數量分佈看,名詞最多,動詞、形容詞次之,其他詞類則數量甚少。從詞義構成來看,有同義聯合、類義聯合和反義聯合,其中又以前二者數量最多,反義聯合數量較少。從形類構成來看,複音詞形類與其構詞語素詞性相一致的佔絕大多數,但也有不相一致的情況,且其形式較先秦更為多樣,多達19種。從詞序上看,存在著為數眾多的異序詞。這從一個側麵反映出聯合式複音詞在東漢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2.大量的同義類聚體和活躍構詞語素
2.1在東漢《碑刻》中,許多單音同義詞紛紛交互組合,形成了大量的同義類聚體。據筆者初步統計,其次數在4個以上的至少有80多組。下麵我們不妨列舉幾組包含同義詞詞數比較多的同義類聚體:
(1)表“廉潔”義→廉恕、廉約、廉潔、廉勇、清潔、忠潔、高潔、脩潔、清惠、清白、清介、清肅、清皓、清厲、清脩、清邈、清眇、清儉、清約、清妙、清方、儉節、儉清、儉約、儉醇、清肅、晶白。
(2)表“恭敬”義→恭肅、恭恪、恭儉、恭懿、恭順、敬愘、敬恭、敬禮、敬恭、恪恭、溫恭、允恭、虔恭、竫恭、肅恭、虔恪、尊琦、愛敬、畏敬、肅敬、尚敬、欽明、恭儉、肅敬、肅祗、欽若、祗肅。
(3)表“悲傷”義→悲痛、悲恨、悲切、悲悼、悲哀、悲傷、悲慕、悲叫、悲嗟、悲慟、哀慛、哀慼、哀悼、哀閔、哀戚、哀惻、哀慟、哀思、痛傷、痛惜、戚哀、悲痛、感痛、慘痛、切痛、閔悼、悲悼、哀悼、湣悼、傷切、傷愴、傷摧、傷瘁、感傷、瘁傷、悼傷、追傷、切傷、楚悲、慘怛、哀慛、惻怛、憯忉、悲慕、悽愴、感切、慘痛、號慕、哀思、創楚、愴悢。
(4)表“安康”義→安穩、康艾、靖安、艾安、平康、熙寧、寧輯、寧康、寧靜、攸寧、安寧、輯寧等。
(5)表“歡欣”義→歡欣、歡樂、歡康、歡喜、歡悅、欣歡、欣悅、夷欣、協欣、嘉樂、逸樂、安樂、歆樂、願樂、悅雍、敦悅。
(6)表“脩建”義→脩設、造立、脩造、經構、造作、開建、興復、建設、繕治、脩治、造設、建立、興造、建豎、脩繕、造起、飭治、補治。
(7)表“標準”義→規矩、規繩、規櫃、軌儀、軌度、準則、模式、模楷、製度、法度、品製、紀綱、憲則、規繩、禮則、義方、楷模、紀律、理義、矩度、師楷、憲法、道度、法令、憲度、義形、表儀。
(8)表“扶助”義→扶助、輔助、輔翼、股躬、翼佐、匡輔、祐助、佐翼、夾輔、毗輔、匡弼、輔弼、佐輔。
(9)表“死亡”義→隕歿、隕墜、霣沒、顛霣、薨徂、奄昏、霣歿、隕終、徂落、隕喪、傾霣、徂逝。
(10)表“凶災”義→匈災、咎凶、殃害、災異、患害、災害、災燀、災眚。
(11)表“祈請”義→祈請、請求、禱請、祈求、招請、禱祈、請祈、請召、要請、招請、謁請。
(12)表“怖懼”義→怖畏、憂怖、慴怖、駭驚、震驚、駭驚。